摘要:据11月最新数据,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入未成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其中,短视频平台受到未成年人广泛欢迎,也是他们获取信息、表达交流、放松娱乐的主阵地。然而,短视频平台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往往缺
据11月最新数据,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入未成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其中,短视频平台受到未成年人广泛欢迎,也是他们获取信息、表达交流、放松娱乐的主阵地。然而,短视频平台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往往缺乏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再升级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下称《指南》)于11月发布,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空间中未成年人容易面临的隐私泄露、不良内容、网络欺诈、诱导消费等风险,短视频平台着重在风险治理、内容建设等维度对未成年用户加以保护,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实现再升级。2024年11月,为响应《指南》,抖音与华为、小米、OPPO等多家终端厂商推进终端未成年人模式的联动升级,探索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三方联动形式。目前抖音应用端相关能力已开发完成,测试版本显示,手机终端可作为未成年人模式的统一管控入口,家长在手机终端统一设置,多应用联动生效,无需在各个应用内单独开启,操作更便捷。
此外,多个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风险易发时段进行网络环境治理,并弱化未成年人模式下的社交功能,减少未成年人上网风险。例如,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期间,短视频平台积极作为。抖音平台共计处置儿童邪典、校园霸凌摆拍视频、未成年人卖惨博流量内容7.4万条,账号5629个,处置未成年人不当交友、人肉开盒、不良价值观视频10.9万条,账号4406个,封禁954个诱导未成年参与直播和消费账号的直播权限;小红书平台重点管控涉未成年人低俗色情、不当行为等5类风险,深入分析风险关键词700多组,等等。此外,平台也通过功能设计与规则制定,实现全年范围风险防治,如B站为未成年UP主提供投稿保护与隐私保护;抖音对未成年人模式下的账号订阅设为单向内容订阅,去除双向关注功能和社交属性。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短视频并非洪水猛兽,优质短视频内容也能成为助力其健康成长的利器。良好的内容生态正是这一价值转向的孵化器。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设上频频发力,在拦截不良内容的同时丰富优质内容供给,力图打造未成年人友好内容生态。B站设立专属团队,建设优质青少年内容池,发挥其在知识赛道的内容优势,为未成年人打造视频百科全书。快手在其青少年模式中引入各赛道优质内容,增加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视频种类如非遗、天文知识、旅游看世界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抖音也在持续进行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通过征集“青少年课外知识讲堂”优质内容、开展“流动科学课”公益科普活动等形式,丰富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生态,日均新增一万条知识类内容。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需要更多来自家庭的力量
保护与发展在任何场域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促共进的关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不能只重视保护,将互联网及网络平台视为危险丛生的森林,人为打造网络“鸟笼”,让本应自在翱翔的鸟儿成为一只只金丝雀儿。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利用网络实现全面发展也是其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2024年,抖音面向青少年创作者发起优质投稿活动“青少年课外知识讲堂”,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趣味文史、趣味科学等课外知识类内容,截至12月,共有32.5万人参与话题共创,话题播放量超54亿。
诚然,未成年人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不能任其独自面对网络风险而不加以引导和监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缺一不可。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创新办公室主任托马斯·达文曾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法律、科技、教育、心理等各个不同领域的相关部门携手并进,共同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固堡垒。”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制力、分辨力,因此作为其法定监护人,家长应当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进行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但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过程中,家庭力量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研究表明,调研对象中78.8%的家长称没有使用过青少年模式。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中,家庭能够发挥的影响力超出想象。首先,亲子关系是家庭沟通与教育的基础。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显著影响初中生网络素养及短视频使用行为。其次,家长能够通过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比如了解平台保护工具(如未成年人模式)并主动为孩子开启、亲子共同约定网络使用规则(如使用时长)而非强制管制等,与其他社会力量有效合作,发挥作用。最后,解决未成年人网络问题还需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少低龄儿童家长误以为孩子年龄小、看不懂,不会有意识引导儿童回避不良信息,而在网络行为示范和引导上,部分家长自身对短视频、游戏等网络平台有所依赖,既无法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也压缩了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与亲子互动的时间。因此,降低未成年人依赖网络的风险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提升现实中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总而言之,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还有完善空间,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不仅仅是“网络”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保护”的问题。社会应该重视未成年人发展权与受保护权的平衡问题,关注网络空间中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同时关心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不要让“网络保护”命题掩盖未成年人面临的真实困境,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激发更多的家庭力量,共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堤坝与健康成长的桥梁。(郭全中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