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城关小学:走进青铜器博物院 感知周秦历史文化

B站影视 2024-11-20 15:03 2

摘要:月的微寒阻挡不了城小师生研学的脚步,2024年11月19日下午,城关小学300余名师生和家长代表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来到了静谧之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穿越千年,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瑰宝——青铜文化。

月的微寒阻挡不了城小师生研学的脚步,2024年11月19日下午,城关小学300余名师生和家长代表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来到了静谧之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穿越千年,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瑰宝——青铜文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300平方米,馆藏于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放,以《青铜铸文文物48万余件明—周秦文明之光》为基本陈列主题,分为青铜器之乡、宅兹中国、周礼之邦、泰肇之路四个单元,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周秦时期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宝鸡悠久的人文历史。

集合出发 井然有序

初冬暖阳,丝丝寒风抵挡不住城小师生的研学热情,大家在校园集合出发,队伍井然有序,眼中满是对研学之旅的期待。一辆辆大巴车宛如载满希望的方舟,驶向充满神秘色彩的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参观学习 探寻魅力

抵达后,大家怀着敬畏之心开启参观学习之旅。进入博物馆,那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从神秘的鼎到精美的尊,它们的造型、纹饰无不令人惊叹。同学们穿梭其中,瞪大眼睛,探寻着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镇馆之宝——何尊

何是器物主人的名字,尊是盛酒器。通体装饰有四条透雕扉梭,主体纹饰为高浮雕的普面纹,器型上国下方,体现出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字宙观。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期,器内底铭文共有12行122字,铭文“宅盛中国,自之义民”中的“中国”,作为词组是首次出现,这是最早有“中国”一词的文物。

研学中,专业的讲解员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和背后的历史文化。孩子们认真地做着笔记,还不时提出新奇的问题。他们亲手触摸青铜器的复制品,感受着古老工艺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学生认真观看,聆听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回望千年历史,“中国”的含义在不断变化,而“中国”二字却已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传承千载。

你看,那尊精美的青铜鼎身上的饕餮纹,犹如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威严而神秘,每一条纹路像在诉说着古代的战争与祭祀,仿佛能把大家带回那个神秘的商周时期。

童心执笔 彩绘青铜

研学归来,同学们拿起画笔,将自己对青铜器的理解和想象呈现在纸上,色彩与古老文化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研学相长 知行合一

研学结束后,学生收获满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呈现在一份份的研学任务单上。研学相长,知行合一,相信这次研学之旅将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对青铜器文化有了较全面地了解,深刻体会到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岐山县城关小学师生将自觉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供稿:岐山县城关小学)

来源:陕西时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