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退休社会”降临日本,70岁正是打拼的年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0:47 1

摘要:今天我们要聊一个现象,日本的老年人就业。前段时间,得到上线了一本电子书,书名叫《无退休社会》。这本书是《朝日新闻》上的一个专题,叫 “老化的日本” 的内容合集。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现象,日本的老年人就业。前段时间,得到上线了一本电子书,书名叫 《无退休社会》 。这本书是《朝日新闻》上的一个专题,叫 “老化的日本” 的内容合集。 原书日文版是2021年出版,因为这一年日本刚好做了政策改革,把企业聘用员工的年龄上调到了70岁。网上总说六七十岁正是出来闯荡的年纪,这句话目前已经在日本应验了。 而日本的情况,对其他身处老龄化社会,或者即将身处老龄化社会的人来说,或许也值得了解。 01 《无退休社会》 的实际内容不只是退休,也包括对日本老龄社会的整体观察。 比如书里有个细节让人印象很深刻,说的是为什么很多日本老人晚年缺钱?这里面有社会因素,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还有日本的养老金缺口问题等等。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瞎折腾。有人是年轻时沉迷赌博,把积蓄输光了。也有人是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非要离婚净身出户。 巴菲特曾经说, 一个人要想慢慢变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不要发疯。 这个要求乍一听好像门槛很低,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人只要活得足够长,总难免会发个几次疯。没准哪次发疯就会伤到元气,造成终身的财务负担。 想找到一个一辈子始终理智,没有头脑发热犯过糊涂的人,这个难度要比我们想象中高得多。 当然,书里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假如一个人年轻时练就一门独特的手艺,那么他晚年的机会要比同龄人多得多。即使是一些特别普通的职业,这些有手艺的老人也能干出名堂。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看看日本老年人的就业现状。

02

到底为什么到老还在工作?

日本到底有多少老年人还在工作? 根据日本官方统计,2023年,日本60岁到64岁男性的就业率是84.4%,女性的就业率是63.85%,而65岁以上还在职场打拼的老年人的比例是25.2%。 什么概念?平均每4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就有1个人在工作。今年3月,日本一名108岁的老人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最年长的理发师。 这些老龄员工主要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因为热爱,所以活到老干到老,但这类属于极少数。 第二类是,无法辞退。 日本职场里有一类人,被称为 “公司里的妖精叔叔” 。指的是企业里那些没有具体产出的老年员工。类似的概念不是第一次出现,几十年前社会上管这些人叫窗边族。意思是年纪大了,没事可干,就给他们安排一个靠窗边风景好的工位,每天喝喝茶看看报。 现在年轻人看他们越来越不顺眼,就改叫妖精叔叔。但总归,这些人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一批,他们就业时正好赶上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 第三类是,纯属缺钱。 跟窗边族比起来,这就是运气差的一批人了。在日本有个代际叫冰河期世代,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前5年进入职场的人。 那几年日本企业业绩不佳,大规模缩减招聘,同时政府放宽限制,允许很多企业雇用劳务派遣工。而冰河期世代正好就成了派遣工中的主力。他们入职时不是正式员工,到了中年收入也没有保障,等到老年只能再出来工作。 那么,对于前面这几类员工,日本政府什么态度呢? 普遍鼓励。因为日本的职场太缺人了。 目前日本的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峻,日本政府就开始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2013年,日本开始实施《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其中就规定,企业有义务通过取消退休制、上调退休年龄、返聘、续聘等形式,为员工创造能够工作到65岁的就业环境。2021年,这个年龄进一步放宽到了70岁。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看看日本老年人的就业现状。

03

老年人正成为日本消费经济的关键解药

对那些重返职场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都有哪些选择呢? 日本老人最主要的再就业方向之一,是保安。 根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日本全国有57万名保安员,其中60岁以上的占比超过45%,70岁以上的占比在15%左右。什么概念?几乎是每两个保安里,就有一个60岁以上。 为什么要选择当保安呢?因为在日本,保安的岗位供给非常稳定。比如,日本的《道路法》和《道路交通法》规定,假如一个公司要组织某些活动,就必须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安。 2019年,日本有9900多家安保服务公司,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日本保安员的月薪大约是1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9000元,假如没有特别的爱好或疾病,这笔钱勉强能够满足一个老人的日常开销。 但是,对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保安也能干出名堂。 《无退休社会》 里有个保安叫柏耕一,68岁,年轻的时候当过图书编辑,而且业务精湛,30年里推出过300多本书。按说这个人收入不低,老了也应该能养活自己。但他就属于前面说的那种瞎折腾的人。年轻时柏耕一沉迷赌马,加上投资失败,导致晚年没有积蓄,只能出来打工。 但幸运的是,因为有编辑图书这个一技之长,柏耕一居然把自己当保安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 《交通疏导员疲惫日记》 ,总销量超过6.7万册,远超他当保安的收入。 当然,柏耕一的情况属于特例,对多数老年人来说,重返职场意味要重新面临竞争,与身边的年轻人又没有共同语言,在社交上也可能被孤立。这个过程肯定算不上愉快。怎么办?关于这些问题,日本的公司也在想办法。 比如, 很多老人退休前是领导,而返聘后要回到基层,回到一线,他们很不适应。这时,公司就要做好老年员工的心态管理。 日本最大的房屋建筑商之一,大和房屋就想了个办法,每年4月给返聘的老年员工放一个月的带薪假期,让他们去度假调整心态。 再比如,有的行业需要频繁跟人打交道,对体力没有太高的要求,他们就可以干脆取消退休年龄限制。从18岁到70岁,待遇一视同仁。比如日本的太阳人寿,采取的就是这套方法。 再比如,日本还有一些公司做了适老化改造。比如Gloria服装厂,老年人视力不好,他们就安装了补光灯。老年人色彩辨识能力下降,他们就少接那些颜色不好辨识的服装,像黑色和蓝色的拼接色。据说公司还增加了老龄员工防跌倒设施。 根据这家公司的说法,之所以要增加这些设施,不仅是出于人道关爱,更是因为很多工作确实离不开老龄员工。 同样, 日本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或许也不仅仅是出于人文关怀,也是因为老年人正在成为日本经济,尤其是消费经济的关键解药。 首先,前面说过,日本面临严重的少子化,年轻人减少,需要老人出来工作。怎么解决少子化问题呢?关键点之一,是日本的老人要多消费。日本确实有缺钱的老人,但也有一批存款丰厚的老人。 大前研一曾经算过一笔账,日本老人的存款账户里,几乎沉睡着沙特一年的石油。只要这些有钱的老人多消费,年轻人就有更多的收入,年轻人的收入高了,自然愿意生孩子,少子化的问题也能缓解。 但整个循环的卡点之一在于, 很多有钱的日本老人缺乏安全感,他们并不会轻易消费。 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原因之一是社会少子化问题严重,经济信心提不上去。说到这,你发现没有,整件事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我们前面的内容都是简化之后的表述,实际情况还要复杂得多。当然, 现在日本社会正在从很多方面同时入手,去尝试解开这个死循环。 至于这些努力是否有效,还有待观察。 假如你想了解日本社会当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可以去看看日本消费研究专家三浦展的新书 《第五消费时代》 。这本书我们之前也讲过,里面记录了很多新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去了解一下。 关于日本老人的就业,咱们先说到这。

04

人生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候

最后,跳出这个,出于个人好奇,我问了问DeepSeek。假设你是巴菲特,作为一个超长续航的人,你已经工作到了94岁。现在需要你给中年人一些建议,假如这个人想一直健康有效地工作到70岁,那么他从现在开始应该做些什么? DeepSeek模拟巴菲特给出的回答是, 首先,别在夕阳行业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请把你的职业当成一家上市公司来分析,看看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些技能在未来10年不会被AI取代?然后每天花1小时来强化这些能力。 要知道,我在87岁时才投资科技股,因为我在等我看懂了。中年转型也要像风险投资,用10%的精力探索新领域,90%的精力强化现有优势,记住,深耕永远比跨界更容易产生复利。 对待孩子,让他们理解延迟满足,假如他们完成学业就带他们去参观证券交易所。 对待爱人,在吵架前先问自己,这件事5年后还重要吗?把家庭矛盾当成并购去谈判,寻找共赢比争对错更重要。记住,宽容的复合增长率远超过计较的短期收益。 对待周围,中年后要学会拒绝,对无效社交要像清仓垃圾股一样果断。 每天早上起床问自己,今天我可能会犯什么错,很多错误就不会发生。遇到压力时设想最坏的情形,很多焦虑就不会发生。 最后送你三句话, 不要用身体杠杆追逐财富泡沫,婚姻是终身持有的优先股,教孩子理财要从压岁钱开始。 记住,你已经积累足够的本金,现在要让时间的复利为你工作。就像我91岁还在跳着踢踏舞上班,人生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候。 以上是DeepSeek的回答,我觉得挺有趣,也在这里分享给你。

来源:商财洞察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