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筑牢“云端辟谣防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0:07 1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谣言借助社交媒体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公众认知和社会治理信任。其大行其道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与公众“信息焦虑”,当权威信息滞后时,谣言会填补认知空白,而猎奇心理和利益驱动更助长了传播。尤其是当下网络谣言呈现“智能化”“场景化”传播趋势,AI生成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谣言借助社交媒体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公众认知和社会治理信任。其大行其道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与公众“信息焦虑”,当权威信息滞后时,谣言会填补认知空白,而猎奇心理和利益驱动更助长了传播。尤其是当下网络谣言呈现“智能化”“场景化”传播趋势,AI生成的虚假内容具有高度迷惑性,算法推荐机制形成“信息茧房”,加剧了精准投喂,增加了网络空间治理难度,同时,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更严重破坏了社会信任。

然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应对网络谣言时存在明显不足。有的干部因政策法规掌握不牢、传播学规律认知不足,陷入“知识盲区”或沦为“被动载体”;有的面对舆情时采取“鸵鸟策略”或“删堵思维”,导致真相滞后、矛盾激化;一些基层单位技术手段滞后、联动机制不畅,传统“人工筛查+事后辟谣”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这些问题不仅容易削弱政府公信力,更可能让小舆情演变成大危机。

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应清醒认识到,网络辟谣是长期复杂的工作,需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和运用技术手段,切实维护网络空间清朗,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首先,要提升专业素养。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识别“高级黑”“低级红”等不良倾向,也要研习传播心理学,掌握“情绪裹挟”“信息投喂”等造谣手法的破解方法。同时,面对网络信息要保持审慎态度,通过查证权威信源、查验逻辑链条、核查传播动机,问清事实依据、问明责任主体、问透社会影响的“三查三问”,精准识别谣言。

其次,要主动担当作为。一方面,各单位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政务新媒体矩阵、基层“双网格”机制等渠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回应公众关切;面对虚假信息,要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追责链,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科技赋能”思维,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监测—精准研判—快速响应”的辟谣闭环:前端部署“舆情哨兵”实现秒级预警,中台搭建“辟谣智库”生成标准化应对方案,后端连通双网格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全面提升谣言防控的智能化水平。

来源:七一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