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多地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占比已连续三周居首。这波由 XDV 变异株分支 NB.1.8.1 主导的疫情,虽致病力未显著增强,但免疫逃逸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对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构成威胁。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既不必
近期,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多地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占比已连续三周居首。这波由 XDV 变异株分支 NB.1.8.1 主导的疫情,虽致病力未显著增强,但免疫逃逸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对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构成威胁。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既不必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掌握以下科学防护策略,才能筑牢健康防线。
精准识别:警惕隐匿症状,三类人群重点防护
此次疫情呈现出显著的 "伪装性",15 岁以上人群成为感染主力,典型症状为咽痛似火烧、低热不退、干咳不止,极易与普通感冒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嗅觉丧失比例降至 12%,但头痛、腹泻等非典型症状占比升至 47%。北京佑安医院专家特别提醒,若出现持续低热伴心率>100 次 / 分,或血氧饱和度波动超过基础值 5%,需立即就医。
60 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患者)这三类人群尤其需要警惕。他们感染后病程往往延长至 5-7 天,发生重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家中有这类人群的家庭,建议配备血氧仪和雾化吸入装置,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抗原检测,阳性者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
主动防御:升级防护体系,构建三重保护网
物理屏障:从口罩到鼻腔疫苗的全面升级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议佩戴符合 GB19083-2010 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其过滤效率≥95%,能有效阻隔病毒。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试验显示,新上市的鼻喷疫苗可使呼吸道黏膜 IgA 抗体提升 8 倍,为重点人群提供 "门户防御"。日常还需注意保持 1 米社交距离,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
环境消杀:通风与消毒并重
每天早晚各开窗通风 30 分钟,可显著降低室内病毒浓度。使用含氯消毒液对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擦拭,尤其注意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研究表明,病毒在不锈钢表面可存活 72 小时,在塑料表面存活 24 小时,定期消毒能有效切断传播链条。
免疫提升:疫苗接种与健康管理双管齐下
当前疫苗对预防重症仍有显著效果,符合条件者应尽快接种加强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重点人群接种率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 60 岁以上老人和基础病患者。同时,保持均衡饮食(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7-8 小时睡眠,可使免疫力提升 30% 以上。
科学应对:从检测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
快速筛查:抗原检测的正确打开方式
出现症状后,建议采用 "咽喉 + 鼻腔" 双部位采样,准确率可提升至 89%。检测前需确认试剂在保质期内,操作时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检测结果阳性者,无症状或轻症可居家隔离,密切监测体温、血氧;若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药物储备: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家庭药箱建议储备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等药物。连花清瘟已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对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均有疗效。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错峰就医: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企事业单位可实行 AB 班 "病毒防火墙" 制度,降低群体感染风险。就诊时建议错峰前往,利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减少交叉感染。美团买药数据显示,北京等城市抗病毒药配送时效延长至 3 小时,建议采取 "晨间购药、午间问诊" 策略。
心理调适:在防控中保持生活平衡
疫情反复容易引发焦虑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每天 10 分钟)、建立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压力。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如公园散步),保持社交联系。教育机构可通过线上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备考压力。
社会协同:构建群防群控的立体网络
社区应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建立 "红黄绿" 三色健康档案,对高风险人群每周随访 2 次。商场、学校等场所可设置 "无口罩通道",配备应急口罩发放机。企业可推行弹性工作制,减少员工通勤聚集。
这波疫情预计 6 月中下旬将逐步回落,但防控意识不能松懈。通过精准识别、主动防御、科学应对、心理调适和社会协同,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保护健康的同时,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共同筑牢抵御病毒的坚固防线。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