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总工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刚结束基层调研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徐飞。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涧人,他的言谈间带着陕北汉子的质朴:“工会工作充满酸甜苦辣,但只要能真正把服务做到职工心坎上,再难也值得。”
五月的清涧,枣花初绽,黄土高原的风裹着暖意拂过山峁。
5月12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总工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刚结束基层调研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徐飞。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涧人,他的言谈间带着陕北汉子的质朴:“工会工作充满酸甜苦辣,但只要能真正把服务做到职工心坎上,再难也值得。”
从用红色薪火点亮职工信仰,到让村级工会扎根黄土沟壑;从为货车司机筑起“路上的港湾”,到托起职工子女的书香假期——徐飞带领清涧县工会干部,用行动诠释“娘家人”的担当,蹚出了一条充满温度的工会实践之路。
思想引领铸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清涧是革命老区,工会工作更要传承红色基因,让职工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徐飞说。在他看来,思想引领不仅是传递党的声音,更要用鲜活的故事点燃职工奋斗的热情。
2024年,一场“劳模大思政课”在清涧掀起热潮。5名省级劳模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精彩的奋斗故事,400余名职工现场聆听。在徐飞的推动下,劳模宣讲覆盖全县5所中小学,“劳模精神进校园”成为清涧思政教育的新品牌。
不仅如此,自2024年5月起,清涧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对全国各级劳模工匠终身免费开放。这项举措被列入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带动全县掀起“学劳模、争先进”热潮。
文体活动同样是思想引领的“催化剂”。今年“三八”节,全县760名女职工在运动会上挥洒汗水。人大机关女职工韩宏穿上运动服,在“移花接木”游戏中与队友默契配合:“我都快退休了,没想到还能当一次运动员。”
徐飞特意将运动会主题定为“展女工魅力·传时代家风”,“要让职工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把‘小我’融入‘大我’。”
组织建设强基
“过去,农民工权益受损时,常因‘找不到组织’而无奈。”徐飞坦言,基层工会覆盖面不足曾是痛点。清涧县常年有1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如何让分散的群体找到“家”?2023年,县总工会在解家沟镇小马家山村试点成立全县首个村级工会,破局由此开始。
马世宏是村级工会的首批受益者。2023年,马世宏在工地上突发脑溢血,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村工会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县总工会分三批为其送去7000元救助金。“我当时躺在医院,感觉天都塌了,没想到工会主动上门送钱,还帮我联系医保报销。”马世宏说。
如今,清涧273个村级工会累计吸纳近4万名会员,成为维权帮扶的“前沿哨所”。徐飞说:“村级工会不是挂牌子,而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农民工在外是工人,回乡是村民,工会要做他们‘双向’的依靠,让他们有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家’。”
阵地建设暖心
走进绥延高速清涧北服务区“司机之家”,一楼休息室里,货车司机王师傅正用微波炉热饭:“这儿能充电、洗澡,二楼还能免费住。”这家24小时开放的驿站,日均服务400多辆车,为过往司机解决行车途中“吃喝洗睡”难题,被司机称为“路上的港湾”。
在县工人文化宫,每年寒暑假都会上演另一幅温暖画面。为破解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困局,县总工会立足文化宫阵地,推出职工子女爱心托管服务,并建立起独特的公益反哺机制——曾受工会资助的在校大学生纷纷返乡,化身公益老师为职工子女授课。不仅破解了公益老师短缺难题,更让托管班课程焕发出蓬勃生机。
与此同时,遍布于大街小巷的“红榆之家”爱心驿站,早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截至目前,全县“红榆之家”爱心驿站累计服务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近3万人次。
从高速公路到背街小巷,从产业工人到新就业群体,清涧县总工会的阵地建设正如山丹丹花般开遍沟沟峁峁,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多角落。
“工会工作就像我们清涧的酸枣树,耐得住旱、扎得下根,才能结出甜果子。”徐飞翻开2025年的工作计划表:打造清涧工运史馆、实现“星级乡镇工会”全覆盖、新增技能培训项目……每一项都标注着完成节点。“我们要用胸怀、情怀,把‘娘家人’三个字,一笔一画写进职工生活里。”徐飞说。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