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创业,起初拿客厅当仓库,后来营收4000万

B站影视 2024-12-11 10:01 9

摘要:为了自由,我选择读研,放弃了父亲安排好的体制内工作;为了历练,我选择进入外企打拼6年;为了成长,我选择继续读博;为了创业,我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创业十年,我卖掉营收千万的公司,再次选择了从零开始。

我是色拉,一个四线小城走出来的新时代女性。

为了自由,我选择读研,放弃了父亲安排好的体制内工作;为了历练,我选择进入外企打拼6年;为了成长,我选择继续读博;为了创业,我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创业十年,我卖掉营收千万的公司,再次选择了从零开始。

感情上,我更是不顾父母劝阻,选择一位德国博士,携手19年并不生育子女。

我的人生,是一场不断放弃与选择的旅程。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听从内心的呼唤。我坚信,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

(我在欧洲听古典音乐会)

我是色拉,1975年出生在山东烟台莱阳。这是一个盛产丰水梨和花生油的四线小城。

我成长在一个公务员家庭,生活条件在同龄人中算是优渥。我还有一个大我三岁的姐姐。

在父亲军人背景的影响下,我和姐姐从小就被灌输了“望女成龙”的期望,接受着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不仅学业上要求我们出类拔萃,达到“双百”的成绩标准,行为上也要求我们严格遵守规范。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姐姐以她的乖巧、懂事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模范。而我,作为家中的次女,却因性格中的叛逆和对自由的渴望,常常与父母的期望发生碰撞,导致我多次遭受批评。

(我在社科院读研究生)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在山东省的小学生看图作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份荣誉不仅证明了我的实力,也让我获得了参加夏令营的机会。

尽管我是营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但我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带队老师的高度赞扬。我每晚都会将衣物整齐地叠放在枕边,第二天清晨自己起床洗头,打理得干干净净才出门,自理能力特别强。

这种自立精神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到了高中,面临文理分班等重要决策时,我都是自己做出选择。

在青少年时期,我有幸随父亲去拜访战友或者同学,游历了青岛、济南和北京等地。这些旅行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我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

(读研期间)

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颇具个性,他并不严格按照传统女性的角色来养育我,而是允许我像男孩子一样参与各种活动。例如,他常带我去巡视工作,让我从小就接触社会,培养我对陌生人的无畏和自信。

大学毕业后,我迅速拿到驾照,驾车陪同父亲处理工作事务,这在当时并不是女孩子常见的行为。

大学毕业后,父亲一心希望我能够进入体制内当公务员,留在他们身边,终此一生。没有经过协商,父亲就通过他的关系网帮我安排了工作。

我不确定未来在何方,但我清楚它不在这里。我拒绝墨守成规,拒绝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不愿在20岁时就预见到50岁的自己。

内心深深的窒息感让我决心打破这种局限,我决定考研,通过这个唯一的现实手段,走出这个四线小城。

(我的硕士证书)

父亲在得知我报考后,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跟我说话。他很生气,因为我丢弃了他费心费力安排好的一切。而我自己的选择在当时看起来前途未卜。

我当时给自己的计划是,一年考不上,就复考,再考不上再复考,一直到考上为止。幸运的是,第一年我就顺利考上社科院新闻所。

有趣的是,我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是父亲工作时收到的。父亲捏着通知书,犹豫了一两个月,但最终他还是决定给我。 我是在后来才从表妹那里得知这一切的。原来,父亲曾与我的舅舅们深入商讨,并寻求他们的意见与支持。

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兴奋又紧张,鼓足勇气打开信封,那个瞬间我觉得这不只一纸通知书,更是我通往自由世界的门票,从此自己的生活自己决定。

(刚进奥美第一年)

社科院是个研究机构,没有本科部,仅培养硕士和博士,因此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这是非常快乐的三年,期间我还参与了李银河老师编著的一本《金赛性学报告》。

同学们毕业后的去向多样,一部分继续在北大、清华等顶尖学府攻读博士,一部分进入了媒体行业,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公务员。

对于我个人而言,毕业时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进入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工作。

我广泛地投递简历,目标锁定在诸如汉莎航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宝马等知名企业,大型出版社以及奥美这样非常出名的广告公司。

在完成硕士学业后,29岁的我得偿所愿,加入了奥美广告公司,担任广告策划工作。奥美是4A广告公司中首个设立专门企划部的,这个部门对广告公司而言相当于“大脑”,负责制定品牌战略和策划方案。

(2006年我在菲律宾长滩岛)

当时北京奥美有1000多人,企划部门却很小,只有六七个人。我进入的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同事们都非常优秀,包括海归、博士以及知名经济学家的子女等。

尽管我是部门里年纪最小的新人,但我并没有感到自卑。我天生就不太容易自卑,反而非常欣赏身边比我更强大的人。我与两位年纪较大的同事关系特别好,他们对我像小妹妹一样照顾。

在奥美,大家更看重价值观、兴趣爱好是否相近,是否聊得来和玩得来,而不是资历。

同时我也意识到业务上的差距,为了迅速提升自己,我多看、多听、多观察,少发言的方式积累经验,广泛阅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等外刊,以此来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奥美策略企划部门)

此外,我充分利用奥美资源,特别是知识中心和图书馆,进行自我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公司培训,尤其是全球知名的定量和定性调研专家的密集培训。

在奥美这样一个精英荟聚的平台上,凭借不懈努力,我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和突破的时光。

尽管工作繁忙,我鲜少有机会目睹北京8点前的黄昏,因为在那之前,我总是忙于工作,难以离开办公室。然而,那也是我人生中最为充实和快乐的六年。每一天的忙碌都转化为了成长和满足,让我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意义。

在奥美工作的第二年,受身边优秀同事的启发和对成长的渴望,我萌生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

(右边的麻省理工系主任,是我在奥美最好的朋友)

也是在这年,我在同事举办的暖房派对上遇见了博士,一个研究哲学的德国人。他拿到汉堡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去韩国呆了6年,第二次从德国外派时,他在新加坡和北京之间选择了北京。

尽管年龄相差10岁,我们却一见如故,后来他频繁邀请我外出共享晚餐,参与各种活动。

随着我们相互了解的不断加深,他那博学、幽默、体贴和热情的个性,很快赢得了我的倾慕。我们最终坠入了爱河。

记得那些日子,他经常在公司楼下等我下班,往往一等就是2个小时,他就在那安安静静地看书。有一次,为了接我下班,他在襄阳公园里等我,即使被上海的黑蚊子叮得满腿是包,也毫无怨言。

(2007年在日本)

我对博士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欣赏,他似乎集结了我对理想伴侣所抱有的一切期望。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可能。

然而,当我向父母坦白与博士的关系时,他们极其反对,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来劝我分手,甚至威胁要断绝父女关系。

面对父母的坚决反对,我采取了一种折中的策略。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与博士断绝了关系,以此来缓和紧张的局势,但实际上我们仍在交往。

尽管我在第一次博士考试中未能通过,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主动联系了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凭借硕士导师和澳大利亚老板的推荐信,我开始准备雅思考试。

然而,我对自己英语的过度自信并没有在考试中得到体现,我再次未能通过。

(2017年我在巴黎)

之后,我和博士认真讨论了是否继续攻读博士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暂时搁置读博的计划,转而专注于工作,享受当前的生活,将未来的事情留给未来去决定。

大约过了三四年,有一天,我母亲突然提起往事,问我现在交往的男朋友是否就是当年他们极力反对的那个人。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父母已经默默地接受了我和博士的关系。

整个过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转折点,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父母逐渐软化了立场。

2009年,34岁的我被猎头公司招募至上海的一家知名传播集团——麦肯光明,担任高级管理职位。一年半后,也就是2010年我选择裸辞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我去德国品牌总部)

几乎同时,我收到全球数字创意领导者Sapient Nitro的工作邀请,他们急需一位深谙中西文化的决策者。因为我的背景与他们的需求高度契合,Sapient Nitro对我非常认可,他们承诺年薪百万,并在纽约总部的委员会中为我预留了一个位置。思考片刻,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机会,追随自己的创业梦想。

最初,我代理了一个国外品牌,从零基础开始。

无知者无畏。在创业的早期阶段,我采取了线下开店的策略,以实体专柜的形式推广我代理的品牌。我的第一家专柜开设在上海的一家高端超市——City Super超生活,紧接着我在上海久光中心开设了第二家。

随着业务的扩展,我的专柜网络逐渐遍布全国,包括南京、苏州、北京和成都等主要城市。

(我和丹麦品牌合作)

尽管有品牌建设的经验,我很快就意识到,随着电商的兴起,传统零售业开始走下坡路。专柜在运营一年后出现亏损,我果断转向线上,开设网上店铺,随后又迅速开设旗舰店。

2010年和2011年,正值中国传统电商模式崛起的时期,可以说我是抓住了行业发展的风口。

在创业的早期,我亲自担任客服,甚至使用姐姐家的客厅作为临时仓库。

我利用自己在内容营销方面的优势,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品牌推广,私域运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营业额从每年30多万增长到数千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从两人扩展到近50人,年营业额达到4000多万,成功将品牌打造成行业头部品牌,甚至成为网络平台经常引用的成功案例。

(我和博士)

然而,疫情的到来对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业务出现下滑。

在创业的十年中,我与品牌总部的沟通非常密切,并且与前两任CEO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基于品牌良好的市场价值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在第二任CEO任期内,我成功将公司卖给总部。这也是对我多年努力的一种认可。

如今的我,再次从零开始,摸索自媒体领域。我目前专注女性成长方向,目标是帮助人们,尤其是女性,面对生活的挑战和低谷,实现自我改变和成长。

我计划开发包括冥想、正面思考和自我肯定等在内的工具,以促进个人的根本性改变。

(我和博士)

纳瓦尔宝典中说到:“你唯一应该做的事,是你自己想做的事。别人总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做事,但如果不再费心去揣摩别人的期待,你就能听到自己脑海中那个微弱的声音。那个声音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倾听它,你就可以做自己了。”

回首往昔,我一直在坚定地做自己,忠于内心,活出自我。感情上,我始终坚持自己对爱情的选择,并不寻求父母的同意或认可。

在共同走过的19个春秋里,博士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让我全心投入到自己的追求。如今,我们的生活方式如同中德两地的候鸟,自由而不受拘束。

我们选择不生育孩子。在我们看来,我们的爱情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本身就非常纯粹和坚固,无须依靠后代来维系。

事业上,我始终追随内心,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在职业道路上奋力前行。

人生虽然漫长,却也稍纵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我将永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去往自己想去的方向,去完成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

【口述:色拉】

【撰文:平平】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宝丽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