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轰乱炸,10个月内摧毁250门北约大炮,俄军用无人机划下禁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07:28 1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俄罗斯方面公布的一组数据和一系列战场动态,再次将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和战场态势的复杂性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中,北约援助乌克兰的装备命运多舛,而俄军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也愈发得心应手,战场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俄罗斯方面公布的一组数据和一系列战场动态,再次将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和战场态势的复杂性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中,北约援助乌克兰的装备命运多舛,而俄军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也愈发得心应手,战场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

北约大炮:从“希望之星”到“战场炮灰”

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自行火炮一直是重点之一。按照俄罗斯方面的统计,2024年俄军摧毁了200门北约大炮,而到了2025年,仅10个月内就摧毁了250门。这一数据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北约援助的自行火炮在俄乌战场上的“生存困境”。

从具体型号来看,122毫米自行火炮是北约援助乌克兰的重要装备之一。据称有100多门交付给乌克兰军队,然而还没等它们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就遭到了俄军的迎头痛击。这些自行火炮大多在俄军无人机、巡飞弹和FPV自杀式穿越机的打击下,迅速“折戟沉沙”,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仅如此,北约援助的其他知名自行火炮,如瑞典的弓弩手、法国的凯撒大炮、德国的PZH - 2000、波兰的螃蟹等,在俄军FPV自杀式穿越机可达20公里左右的打击距离面前,射程优势荡然无存。再加上俄军还有射程更远的柳叶刀巡飞弹,这些北约自行火炮在支援火力上,无论是炮弹投射量还是反应时效,都难以与俄军的新型作战力量抗衡。

更令人唏嘘的是,乌克兰军队曾经拥有接近800门自行火炮,在战争初期也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炮兵力量。但随着战争的推进,这些自行火炮大多被俄军消灭。北约后续援助的超过500门自行火炮,也未能改变战局,如今也快被俄军摧毁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军队甚至不得不把二战时期的美国老炮M101 105毫米牵引式大炮重新拉上战场。

然而,这些老炮在现代化的俄乌战场上,无疑就是活靶子。它们打不远,最大射程才15公里,有效射程12公里,还要考虑纵深配置,实际只能打击前线8公里左右的俄军目标。而且反应慢,撤离速度也慢,信息化程度低。如果没有火控计算软件,靠手算一次射击周期至少半个小时。虽然乌克兰炮兵发现俄军无人机、FPV来了可以放弃火炮直接逃跑,但这并不能改变它们在战场上的脆弱地位。北约援助的自行火炮从“希望之星”沦为“战场炮灰”,反映出北约在军事援助上的盲目性和对战场实际情况的估计不足。

俄军新质战力:从“新兴力量”到“战场主宰”

在北约援助装备不断折戟的同时,俄军的新质战力却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俄军无人机、巡飞弹和FPV自杀式穿越机数量的暴涨,打击距离的扩大,使得俄军依靠无人机在前线打造了所谓的“降维打击区”。

以FPV自杀式穿越机为例,当地时间10月29日公开的画面显示,俄军FPV自杀式穿越机在执行任务时,原本瞄准的目标跑得太快未能击中,却意外发现一辆乌克兰军队的SUV迎面开来。操作员反应迅速,在不超过2秒钟的时间内就决定改变目标,炸毁了这辆SUV。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FPV自杀式穿越机操作员的高超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也反映出这种新型作战力量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对乌克兰军队炮兵的重创,俄军无人机部队还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前线的其他目标进行了打击。10月28日,俄军发射“柳叶刀”巡飞弹,打了一个德国IRIS - T防空导弹系统模型假目标。虽然这是一个假目标,但俄军秉持“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依然果断出击。这一行动也从侧面反映出俄军对战场态势的高度警惕和对潜在威胁的零容忍态度。

俄军新质战力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战场格局。在过去,炮兵在战场上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火力和打击范围。但在俄乌战场上,俄军的无人机、巡飞弹和FPV自杀式穿越机等新型作战力量,以其灵活、精准、高效的特点,对乌克兰军队的装备和人员构成了巨大威胁。它们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实施突然打击,然后迅速撤离,让对手防不胜防。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松林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