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RICU王晶主任带领专业医疗团队成功开展一项新技术——“机械通气下的食道压监测技术”助力重症患者精准治疗。
文章转载自:SHHMU呼内微服务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RICU王晶主任带领专业医疗团队成功开展一项新技术——“机械通气下的食道压监测技术”助力重症患者精准治疗。
食道压的定义:食管压(Pes)可有效替代胸膜压(Ppl)。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可以通过食道压监测计算跨肺压,指导个体化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同时,食道压监测还可反映患者吸气努力、呼吸做功、带机顺应性等情况。通过在食道内安置一根带气囊的导管,来测量食道内压力变化,从而反映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
1、适应证:需要监测食道压的危重患者均可测量,尤其是考虑存在胸壁顺应性下降(如ARDS)的情况或人机不同步等。
2、禁忌证:1、未经控制的出凝血功能障碍 2、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3、鼻腔外伤、鼻咽部有肿物或急性炎症 4、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47岁,无既往病史,因反复气促半月加重1天,重度ARDS入我科,病情危重,全科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在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管床医生利用食道压监测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准通气策略。在经过积极评估--干预后,患者病情好转,脱机拔管转普通病房。
治疗评估
管床医生:
由呼吸机波形与参数发现:P-A/C模式通气下,设置吸气压力△P 为8cmH2O时,患者潮气量可达511ml。判断患者顺应性良好,病情好转明显,可考虑脱机。
管床医生:
由呼吸机波形及参数可见,患者吸气开始时气道压力有明显下降,说明患者吸气驱动很强,虽有呼吸机支持,但仍在非常用力吸气。也就是说,患者肺泡一方面受呼吸机送气推力,另一方面受自主呼吸胸腔负压拉力,“一推一拉”合力下,患者肺泡随时可能不堪重负造成损伤。基于以上,管床医生决定放置食道压导管,辅助测量患者跨肺压,为患者实施更全面的肺保护。
P-A/C模式下,患者通气情况安置步骤 :
1.置管:选择与呼吸机匹配的食道测压管,检测其气囊气密性,润滑导管外壁(有导丝的需润滑后插入管腔);计算置管深度(鼻尖-耳垂-剑突下,经鼻约55cm,经口约40cm),将测压管经鼻或经口置入相应刻度,通过抽出胃液或气过水声等方法确保测压管在胃内
2.气囊充气:不同类型的气囊有各自的合理充盈容积,以最小推荐量给气囊充气
3.定位:轻柔按压上腹部,食道压上升而气道压不变,可确认气囊在胃内;逐步回撤导管,出现腹内压力波形向胸腔内压力波形改变提示气囊进入食管内,压力描记出现心跳的伪影提示接近理想位置。理想位置的确定方法:
A.有自主呼吸(Baydur 阻断试验):按压呼气保持,患者出现吸气努力时,不会发生肺容积和跨肺压的变化,因此理论上,气道压和胸腔压的改变应该是一致的,即气道压和食道压会同步下降,观察两者下降幅度的比值ΔPaw/ ΔPes
B.无自主呼吸(正压阻断试验):按压呼气保持,同时双手按压胸廓,气道压和食道压同步上升,观察ΔPaw/ ΔPes ΔPaw/ ΔPes=0.8~1.2即可确认定位,不符则需重新调整位置后再次测量。
陈吉庆老师床边置食道压管路食道压管路置管成功
4.固定:参照普通胃管的固定方式来完成
5.导管维护与撤除 :置管时间较长时需注意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出血。如无辅助压监测需求时,需将气囊放气,但在每次开始监测时,需重新校零、充气、定位。对于使用带胃管的食道测压管的患者,即使不再需要进行辅助压监测,导管依然可以保留用于鼻饲,参照胃管管理,遵医嘱拔管。
治疗过程
置入食道压导管后,管床医生由波形及参数直观发现2个重要问题:
问题1
患者食道压波形回归基线后,呼吸机仍处于吸气阶段,吸气时间设置过长,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食道压波形代表患者胸腔压力变化,反映患者的自主呼吸努力。波形下降代表患者有吸气努力;波形回归基线代表患者吸气努力已经停止)。与此同时,患者食道压摆动值达15 cmH2O,吸气努力明显(吸气过程中,食道压摆动值越大,说明患者吸气努力越明显,做功越大,易导致呼吸肌疲劳)。
由食道压监测可见,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及呼吸努力过强问题解决1
针对患者存在的吸气时间设置过长与过强呼吸努力情况,管床医生将吸气时间由0.9秒调节为0.5秒;将吸气压力△P从8cmH2O调为12cmH2O。
调节参数,改善患者人机不同步及呼吸努力过强
调节后,患者人机同步性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努力(食道压摆动值)也明显减少。
问题2
患者吸气末跨肺压高达29cmH2O,已超过安全范围,存在较高的肺损伤风险。
吸气末跨肺压超过安全问题解决2
针对患者吸气末跨肺压超过安全范围的风险,临床医生基于肺保护考虑,决定为患者注入肌松药,以抑制自主呼吸。
无自主呼吸后,患者吸气末跨肺压下降到安全范围15cmH2O的,大幅降低肺损伤风险,通过镇静肌松,降低患者吸气末跨肺压至安全范围。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成功撤机!
如上案例,通过食道压监测的运用,直观掌握患者自主呼吸的起始情况,辅助判断人机同步性;基于食道压计算跨肺压,避免肺损伤风险;依托食道压摆动值判断自主呼吸努力程度,评估撤机时机。
未来,科室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提升重症医疗技术水平,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晶
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学科带头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海南省好医生、海南省医师奖;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产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常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南医学会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南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南医学院临床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牵头负责人;海南省数字疗法临床实验中心慢病管理医院牵头负责人;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带头人;Thorax杂志编委。
来源:杏林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