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纵”竟成“大隐患”?深度剖析艾滋病检测与应对

B站影视 2024-12-10 19:13 2

摘要:在当今社会,性健康话题日益受到关注,而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更是不容忽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有关HIV/AIDS的诸多问题,帮助大家消除误解,树立正确的认知。

在当今社会,性健康话题日益受到关注,而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更是不容忽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有关HIV/AIDS的诸多问题,帮助大家消除误解,树立正确的认知。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至2022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3900万,而我国报告人数达122万。从数据比例来看,似乎尚可,但值得警惕的是,在每年新增感染者中,15至24岁的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力军,大致分别占33% 和40%。这一现象反映出特定年龄段人群在艾滋病防控方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目前,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依旧是高危性传播,占比高达95%。这也凸显出在性行为中做好防护措施的极端重要性。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象征着大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

世界艾滋病日标志红丝带

一次高危行为后感染HIV的概率究竟是多少呢?这是许多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概率的计算较为复杂。在1V1的传统性接触情境下,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攻方感染的概率大致在0.04%,守方的概率约为0.08%。相比传统性接触,若涉及特殊的性行为方式,比如两个同性,则攻方感染概率会上升至0.11%,守方则相对较高,可达1.38%。这些数据或许与大家的固有认知存在差异,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仅仅是统计数据,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哪怕概率再低,每年新增的艾滋病感染人数摆在那里,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感染与否就是0和1的绝对结果。

此外,感染概率与性行为的频次、涉及人员数量以及有无造成伤口等因素紧密相连。一旦在性行为过程中因摩擦等原因导致擦伤等小伤口破溃,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此时感染概率可能呈指数级上升。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性接触场景,如多人参与、存在暴力或强迫行为等类似 “强弱不等赛血战钢锯岭” 的极端情况时,感染概率更是高得难以预估,堪称感染风险的 “天花板”。所以,为了自身健康,务必倡导公平、健康、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品。

当人们对自身是否感染艾滋病存在疑虑时,检测就成为了关键环节,如今,市面上有多种 HIV 检测试剂可供选择。较为常见且价格相对亲民的是几十元的抗体检测试剂,这类试剂比较适合在可能的高危行为发生三周以上使用。而价格较高、标注为第四代抗原检测的试剂,实际上是抗原抗体联检,其优势在于能够更早地检测出结果,适合在高危行为发生两周以上使用。要想在一周内知晓结果,只有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才行。

总体而言,核酸检测能够最早发现病毒,其次是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尽管抗体检测时效性略逊一筹,但它却是检测HIV的金标准。购置抗体检测试剂时,多种检测样本类型可供抉择,其中包含血液、口腔、尿液等样本类型。从精准度考量,推荐优先选用血液检测试剂,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之中,这也解释了为何性接触传播概率相对低于血液传播的原因。当然,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因血液误输导致艾滋病感染的情况已大幅减少,使得性接触成为了主要传播途径。

有专业人员对三款血液检测试剂进行测试,由于这属于个人隐私检测范畴,无法让他人协助试验,只能隐私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可谓是历经 “磨难”,手指被扎得 “血肉横飞”,采血区域 “赤痕遍野”,场面着实有些 “血腥”。若因某些特殊原因无法进行血液检测,口腔黏膜液检测也是一种选择,但要注意并非唾液检测,而是需要用专用拭子在牙龈上反复擦拭后进行检测。在测试过程中,还发现不同品牌检测试剂配备的物品有所差异,有的品牌检测剂配备较为齐全,而有的品牌仅提供采血针却未配备吸管,给检测带来了一定不便。不过,若真有检测需求,切不可因等待优惠活动而延误,应及时进行检测。

艾滋病检测试剂

在了解了如何检测艾滋病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高危行为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如若一方突然告知另一方自己患有艾滋病,这对于另一方无疑是 “晴天霹雳”,在此种情况下,切勿犹豫,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HIV核酸检测,切不可依赖抗体自测试剂等待结果。同时,要如实告知临床医生自己存在高危行为,并请求尽快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即PEP。最佳服药时间是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若能在72小时内服用也仍有意义。即便对方是在几天后才告知,也应先服用药物,然后等待最终的金标准抗体检测以及医生的诊断结果,再确定下一步的应对策略。

此外,还有一种暴露前预防药物PrEP,其服用方法是在发生性行为前两小时服用两片,事后一天服用一片,事后两天再服用一片,即所谓的 “211” 方案。但务必牢记,这类药物必须在医师的专业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

PEP与PrEP的区别

在等待诊断结果的期间,许多人会陷入恐艾心理。其实,对于一些常见的疑虑,我们可以依据艾滋病传播的四要素进行分析判断。例如,有不少人担心接吻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尤其是在双方都有口腔溃疡且接吻时间较长(如45分钟)的情况下。实际上,这种情况感染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唾液中的病毒载量非常低,远远达不到传播四要素中的 “足量” 要求。而且,即使在接吻过程中口腔黏膜渗出液有所接触,但口腔内的成分和化学环境并不利于HIV病毒的生存,无法满足 “存活” 要素。

如果口腔内存在较大的暴露伤口,且在接触过程中满足病毒 “进入” 伤口、在体内 “存活”、达到 “足量” 以及能够 “排出” 等传播四要素,那么确实存在一定风险。这里的 “进入” 主要是指伤口创伤面等途径,若口腔黏膜未破溃,即便有液体进入口腔,最终也会被胃酸灭活,所以一般情况下日常的饮食等行为并不会传播艾滋病。同理,对于一些社会新闻中报道的在大街上被人用针恶意扎刺的情况,通常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因为这种方式很难达到病毒 “足量” 和 “存活” 的条件,除非是被当面抽取一管新鲜血液并注入体内,当然这种极端情况极少发生。

若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人们往往会关心还能存活多久。在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从感染到死亡平均存活时间约为10年,这其中涉及到HIV和AID的区别: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初期,在初次感染的2-4周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重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1-3周内自行缓解,这一阶段被称为急性期,之后便进入漫长的无症状期,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平均会持续8-9年,随着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被破坏,最终发展到艾滋病期,即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持续一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实际上艾滋病并没有非常特异性的症状表现,不能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了 HIV。一旦进入艾滋病期,若不进行治疗,患者最多只能存活一年半左右。

不过,也有像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这样的例子,他在1991年宣布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至今仍然健在。他实际上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无症状期已维持了30多年。对于积极接受治疗的感染者而言,平均可以将无症状期维持在30- 40年。医学持续进步,未来极有可能涌现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进一步延展患者的生命时长。

我国艾滋病发病数(2004-2016)

HIV病毒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因为它是一种RNA逆转录病毒。可以简单理解为它就像一个特殊的“360 QQ 小管家”,普通的垃圾文件即便堆积再多也总有清理干净的时候,而这个 “小管家” 每操作一步就会记录一点,每被触动一次就会堆积垃圾,并且这些信息被刻写在基因里,使得治疗难度极大。虽然世界上有极少数人被治愈,但他们的治疗方式如同 “换电脑”,而且是换成了APP 商店里没有这个特殊 “小管家” 的系统。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这种 “换系统” 的方式几乎无法实现,因为很难找到与自身匹配的 “电脑”。

目前,艾滋病感染者的治疗主要以维持无症状期为主,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大名鼎鼎的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通过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抑制病毒的复制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治疗药物部分已经可以免费申请,但对于肝肾功能不佳或对药物反应较大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自费药物,费用每月在1,000-3,000元不等。

HIV病毒结构示意图

最后,关于HIV的无症状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一问题,对于积极接受治疗且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已低于每毫升50copies,达到不可检测水平的患者,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多个公共卫生组织认可的原则,其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传染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进行高危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仍需保持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避免再次陷入感染风险。

艾滋病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医学话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全面的科普,能够帮助大家打破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高危行为后的补救措施以及患病后的治疗与生存情况等知识,对于每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公共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包容的社会环境。

【本文来源@兔叭咯 的视频内容】

来源:健康碎碎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