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漫评|人均“一播成名”?当心掉入直播培训陷阱

B站影视 2024-12-10 19:06 2

摘要:“一小时卖出上百万,打赏礼物满天飞”,直播带货的火热,激发了许多人成为网络主播的热情;凤毛麟角的头部主播和大量勤勤恳恳却缺少人气的从业者,也表明这条道路并非畅通无阻。然而,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主播速成班”“网红培训班”,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还涉嫌诈骗,着实“套

文 | 默 达

“一小时卖出上百万,打赏礼物满天飞”,直播带货的火热,激发了许多人成为网络主播的热情;凤毛麟角的头部主播和大量勤勤恳恳却缺少人气的从业者,也表明这条道路并非畅通无阻。然而,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主播速成班”“网红培训班”,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还涉嫌诈骗,着实“套路”了不少希望“一播成名”的年轻人。

“一支麦克风、一台摄像头”,虽然直播和带货的门槛并不高,但不少从业者表示,这并不是一个“我上我也行”的行业,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机遇,也需要耐心运营,逐步拓展粉丝量和关注度。然而,部分培训课、速成班却号称“学了就能播,月入×万元”,显然夸大了其中的机会,刻意隐瞒了风险;部分培训实操性不强,“只是卖教材”,效果不能说没有,但往往因人而异;更有大量的课程宣传“免费”“签约”,实则是课中课、套中套。

诸如此类的虚假宣传其实很容易被戳穿。换位思考,如果当主播赚钱真这么容易,那么“老师”们为何不亲自上阵?如果学了这些课程就能速成,那么这样的机会为何人尽皆知,难道就不怕培养出更多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些课程学些表达交流、账号运营的技能倒也无妨,毕竟有些“培训大师”原本售卖视频剪辑、主持表达、营销策略等课程,如今只是换了个名头,做了个“合集”。然而若是“课不对板”、漫天要价,企图靠着新行业、新名词来贩卖焦虑,收割求职心切的人,还可能侵犯到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更有甚者设下层层陷阱,近日央视就曾揭露一批非法经营的MCN机构,打着“包装素人”的幌子,实则在拍摄、投流、直播时长等环节“卡合同”,其目的就是事后索赔。有的看似是培养主播,实则涉及水军炒作、售卖假货,若不加以辨别陷入其中,不仅是求职者自己“很受伤”,更可能扰乱网络空间的秩序。

主播培训课程良莠不齐,根源在于行业缺乏完善的标准。今年5月,人社部公示的19个新职业中就包括了“网络主播”,释放促进行业发展的鲜明信号的同时,也对从业者行为规范和职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竟有多少粉丝体量才能称为“职业主播”?如何为其分类分级?谁有资格从事培训工作?这些细节都应逐步理清。规范MCN机构业务活动,开设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政府牵头孵化网红的模式,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整顿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盲信“主播速成”背后的问题。尽管网络主播作为一种职业已被认可,但许多人仍未对其“祛魅”,无论是不屑一顾还是心痒难耐,都是缺乏理性认知的体现。规范网络主播职业化路径的同时,也要合理修正从业者的心理预期,避免过度投机给行业发展留下隐患。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