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国际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央媒密集关注深圳为城市体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8:42 2

摘要:日前,在自然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了深圳在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进程中盘活存量空间的实践探索。而随着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印发实施,深圳通过规划引领、体检评估,让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变得更宜居

日前,在自然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了深圳在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进程中盘活存量空间的实践探索。而随着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印发实施,深圳通过规划引领、体检评估,让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变得更宜居宜业宜游,得到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和中国之声、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等央媒的重点关注和密集报道。

作为全国首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深圳如何让城市更健康?深圳特区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 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图源:深圳发布

重塑生境,“山海连城”实现通山达海贯城串趣

脚下是滚滚车流,两侧是静谧青山,一座生态游憩廊桥飞架城市上空,重塑梅林山-银湖山破碎生境。桥上10%面积供市民游憩通行,90%的面积则属于城市的另一群“居民”野生动植物。步道与野生动物廊道用植物分隔,互不干扰。树干上的红外相机,生动记录下豹猫、果子狸、猕猴等小动物自由穿行的瞬间。

这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主干游憩步道的首座标志性工程——“鲲鹏径1号桥”,西接梅林山郊野公园,东接银湖山郊野公园,既是横贯深圳东西300公里远足径、连通景观廊道、衔接公园体系的重要节点,也是串联生态斑块、修复生境系统,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关键通道。

“鲲鹏径1号桥” 重塑梅林山-银湖山破碎生境(上,2023年建成后;下,2022年建成前)。图源:幸福福田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处副处长曹艳芳介绍,深圳共有约3000座桥梁,为城市的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速通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梅观快速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造成了梅林山与银湖山的生态断裂。基于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情况,规划师们发现了生态断点,并努力开展多元化、专业性、创造力的实践探索,其中包括以生态游憩廊桥的方式重塑生境。廊桥以“雾森系统”模拟山林温湿条件,培育了80余种乡土植物及鸟食蜜源,营造了常绿阔叶林、灌草丛、池塘湿地三类生态系统,设置多目标物种共享生境,使野生动物愿走乐走,实现无障碍迁徙、觅食、交友。

根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深圳到2035年将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这既包括了推进生态保育带和生态景观带的生态保护修复,又包括了加强陆域野生动物、重要水鸟迁徙及扩散廊道和栖息地的保护建设。随着一座座城市与大自然共呼吸的“生境之桥”建成投用,深圳将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鲲鹏径1号桥”培育的乡土植物和穿行的野生动物。图源:幸福福田

缝合城市,向存量要增量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

自然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介绍,自2022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以来,我国新一轮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迈入全面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2025版《规程》的实施,将督导城市定期开展规划体检评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而早在4年前,自然资源部在全国确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深圳就是首批试点城市。2025版《规程》在规划体检中专门增加了“空间资产”和“存量盘活”等方面的评估内容。这在以小地盘、高密度、高强度开发为特点的深圳,率先纳入破题之列,并取得积极成效。

“五园”连通深圳中部片区“缝合”城市。图源:深圳发布

从梅林山-银湖山向南,深业上城388米和298米高的双子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空中俯瞰,梅林山、银湖山、笔架山、莲花山、中心公园“五园”连通深圳中部,而深业上城便居于莲花山-笔架山的关键节点,出则自然、入则繁华。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副处长曹丽晓介绍,10多年前,深业上城原址是全国八大彩色显像管企业之一的工业园区,被4条交通干道围合形成城市孤岛。基于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情况,深圳市决定盘活存量空间,让旧工业园区破茧成蝶。相关设计单位提出“缝合城市、立体开发”理念,通过连接周边公园的空中生态廊桥,营造“五园串联”城市慢行系统,形成“公园-商业-生活”的无缝衔接体验。在规划、国土政策的支持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该项目编制了专项规划,定位为“总部经济集聚区”。实施中,该项目拆除了旧厂房,完成了产业焕新,配建了高端酒店、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按照立体营城、混合利用、高效集约的模式,该项目还设置了4个首层地面,开创性地将项目、地铁、公交与城市周边及公园很好地缝合起来,激活了深圳CBD周边带动核心引擎作用。

市民徒步体验“五园连通”。图源:活动主办方

深业置地副总经理王森告诉记者,经过6年精耕细作,深业上城已成为集产业研发、酒店、公寓、商场于一体的复合业态综合体,尤其是商业空间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先后承办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国际(深圳)首届热带植物展等,成为大湾区乃至国际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仅2024年就吸引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销售额达60亿元。

曹丽晓说,《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多规合一”体系深圳首部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产业发展、交通、林业、用地、用海等整体规划统筹融合的力度未来将更大,有助于进一步激活国土空间存量变增量,推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深圳公园+商业的“模范生”深业上城。图源:深业商置

补齐短板,“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安全韧性有温度

根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在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总体规划之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涵盖了交通、能源、水利、住建、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各行业的专项规划,存量地区、新区、乡村地区、自然保护地、海域海岛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详细规划,并最终将“五级三类”规划落在“一张底图”之上。

因此,2025版《规程》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强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提高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水平,其中既有“人口集聚”“空间集约”“城乡融合”“对外联通”“安全韧性”等方面评估内容,又重点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必选动作,涉及中小学、养老设施、文体设施、卫生服务设施、公园绿地、菜市场等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引导城市补齐短板。

现代化校园和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图源: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

教育是民生之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2021年度城市规划体检评估预判,光明区凤凰街道甲子塘社区的中小学学位即将面临紧张局面,遂及时优化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新增两宗教育用地,于2023年9月快速建成并投用84个班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提前化解了片区入学难。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校长黎治国告诉记者,“学校从立项到建成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孩子们主要过步行或者家长骑电动车接送等方式往返。到2025年9月,学校的学生总数将达到6000人。”

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围绕百姓感受设置指标,使“人民城市”建设更可观可感。南山区大冲村曾经是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的城中村。经规划后,该片区在改造中一体配建了学校、社康、市政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色开放空间,宗祠、古树等文脉乡愁也得到了有效原址保护,“15分钟生活圈”的完善使居住环境、功能品质、生活便利性等得到大幅提升。大冲城中村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广东省“三旧”改造的典范案例。

城市更新前、后的南山区大冲村。图源:项目实施方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师于洋洋介绍,在城市规划体检评估中,深圳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力量,既采集了社会经济、规划现状以及城市运行多元大数据,又研发了专业的模型算法,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市域实景三维建设,丰富的“诊疗”手段有力支撑了规划实施中精准把脉、对症下药。随着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城市规划体检评估将更进一步横向畅通规划实施的各个环节,纵向发现解决各级各类规划传导时的障碍,使科学规划与土地政策的融合创新更具民生温度,努力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深圳打造得更宜居宜业宜游。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