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一场艰辛的逐梦之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6:58 2

摘要:在当今社会,留学似乎成为了许多家庭为孩子规划未来的热门选择。然而,当人们只看到留学生们身处异国他乡的光鲜表象时,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到,在这条道路上,家庭和孩子需要付出怎样巨大的代价与努力。事实上,像某些家庭那样有能力送孩子留学的情况,在现实中堪称凤毛麟角,而大

在当今社会,留学似乎成为了许多家庭为孩子规划未来的热门选择。然而,当人们只看到留学生们身处异国他乡的光鲜表象时,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到,在这条道路上,家庭和孩子需要付出怎样巨大的代价与努力。事实上,像某些家庭那样有能力送孩子留学的情况,在现实中堪称凤毛麟角,而大多数选择留学的家庭,都在经历着一场足以令人倾家荡产的艰难征程,留学这条路,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艰难得多。

中国的家长们常常感慨孩子在国内中考、高考的辛苦,于是便将目光投向国外,期望孩子能在海外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拥有更轻松美好的学习生活。但当真正踏上留学之路,才发现这不过是另一场艰难的跋涉。以魏祯同学为例,她从中国走向美国高中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超乎想象的艰辛。

与国内教育体系不同,美式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成绩优异,更强调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保持顶尖水平,还需要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展现出独特的才能,这无疑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或许有人会说,像魏祯这样追求全A成绩,自然需要付出加倍努力。但实际上,对于每一个想要在美国高中站稳脚跟,并成功申请到理想美国本科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一条无比复杂和艰难的道路。即使是与深圳毗邻的香港,孩子们在追求名校的道路上也丝毫没有轻松可言,越是顶尖的学校,课业压力越大,考试、作业和排名带来的压力,并不比国内的学生小。

原本以为国外教育能解决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可放眼全球,所谓的美式或西式教育同样存在诸多弊端。教育畅销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薇妮斯蒂·马丁,作为人类学研究者和耶鲁大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深入体验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育儿战争后,发出了无奈的感叹:“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那样做。所以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她还呼吁开展一场关于自由放养或缓慢童年和养育的革命,可见即使在看似优越的教育环境中,家长和孩子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魏祯能够先后接到hotchkiss和middlesex两大牛校的offer,在很多家长眼中,这几乎等同于一只脚已经提前迈进了耶鲁大学或者哈佛大学。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是魏祯妈妈满满的苦水。她深刻体会到,中外孩子求学都不容易,从中国到美国,就像是刚脱离一个困境,又陷入另一个更深的困境。从决定送女儿出国申请美国初中开始,到如今顺利签完高中合同,魏祯妈妈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伏。原本以为逃离国内的应试教育,孩子就能轻松快乐,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在经历了美国中考的高压以及复杂的高中申请程序后,她甚至后悔当初的决定,直言如果可以重来,宁愿让孩子留在国内参加高考。

对于留学生家长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等。当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如何深入了解这些远在异国的学校,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国内,家长们对本地学校的情况往往比较熟悉,可一旦涉及到海外学校,就会陷入迷茫。就像魏祯妈妈当初选择美初时,暑假过半才临时决定,一时间手忙脚乱。她们只能和朋友同学一起在网上搜索资料,查看各种排名,还要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此外,选择中介也是一个难题,不同中介的收费标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让家长们难以抉择。而且,孩子年纪小就送出国读书,家长们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质疑,担心自己的决定会被他人否定,这种心理压力也不容小觑。

当面临学校选择时,家长们更是陷入两难境地。比如魏祯同时拿到hotchkiss和middlesex的offer,两拨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一方认为middlesex 中国孩子名额少,竞争相对较小,美本录取中国孩子的结果更好,学术实力也强;另一方则觉得hotchkiss与孩子气质匹配,艺术和学术都不弱,虽然中国学生多、竞争激烈,但有利于积累校友资源。进入高中后,课程选择、活动安排、时间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又接踵而至,这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和解决,而这一切,都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留美之路,就是一条烧钱之路。学费每年都在上涨,美国学校还有捐款文化,虽然捐款数目可大可小,但实际上学校对中国家庭的捐款期望颇高。此外,中介费、昂贵的标准化考试培训费、频繁往返中美之间的交通费,以及在美国生活的各项费用,都让家庭的支出如流水一般。更不用说还有各种培训补课费,英文阅读写作加强班、美式辩论演讲培训、全美数学竞赛辅导,以及乐器、体育项目培训等。在美国,运动被视为与学术成绩同等重要,孩子一年三个季节都要参加运动项目,为了保持竞争力,回家后还需要继续加强训练,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家长们还要承受思念孩子的痛苦。孩子远赴异国他乡求学,家长们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与孩子联系。那些深夜里的牵挂,那些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无奈,都化作了心中的苦涩。就像魏祯妈妈和其他陪读妈妈,看到关于留学生的广告,都会忍不住落泪。广告中海外孩子为给同学做西红柿炒鸡蛋,忘记时差给国内父母打电话,父母半夜在线直播教做菜的场景,引发了她们强烈的共鸣,这种对孩子深深的思念和牵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对于留学生们来说,他们在异国他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学术方面来看,GPA就像一个沉重的枷锁。以魏祯为例,她刚到美国初中时,本以为会有一个适应阶段,却没想到一开始就保持全A成绩,从此这个成绩就成了她必须维持的目标。一次西班牙语考试,因为中途被喊去打预防针,老师只给了60分,即使她补考拿到100分,老师最终也只给了80分,这个分数直接影响了她的加权成绩,让她伤心痛哭。当时的她还同时承受着准备ssat考试、繁重的历史作业、体育比赛表现不佳以及同学间交流不畅等多重压力,甚至身边还有同学在服用抗抑郁药,可见学术压力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

即将进入的小常春藤联盟高中,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学校里,GPA几乎决定一切,课程难度差异大,成绩还会进行排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一目了然。亚裔学生在大学录取中所占份额有限,这使得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残酷,仿佛是在走一座更加险峻的独木桥,而这座桥的模样都还模糊不清。

在体育方面,中国孩子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中国孩子在国内的体育成绩还算不错,但到了美国,由于运动天赋、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在体育项目中落后。魏祯的女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在国内初一曾因体育成绩满分成为总分全年级第一,但到了美国,秋季选择排球、冬季选择篮球、春季选择网球,除了网球,其他两项大球她以前从未接触过。尽管她努力训练,但篮球最终还是放弃,网球也多次被校队淘汰,只能在JV队伍里训练比赛。在高中,体育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即使是初中足球队的队长,到了高中也只能进入相对较弱的队伍,这需要孩子们不断进行心理建设,去承受失败和挫折。

标准化考试更是中国孩子面临的一大难关。托福、ssat、sat、act等考试,中国孩子为了取得高分,不断刷题、参加培训,考试次数越来越多,分数也越来越高。以托福为例,这原本是针对申请美国大学的外国人的语言能力测试,难度超过国内六级考试,阅读和听力材料多选自大学课本和期刊杂志,专业词汇丰富。但如今,前10的高中默认要求托福115分以上,20的高中要求110分以上,很多中国孩子不到110分就觉得心里不踏实,甚至有孩子考7、8次之多,每次考试报名费就高达200美刀。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纷纷加入大托福考试的行列,取得90、100分的成绩,背后是孩子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

Ssat考试同样如此,美国本地孩子看到80%的成绩就已经很满意,而中国孩子为了达到98%、99%的高分,不惜多次参加考试。魏祯的女儿为了提高ssat成绩,在圣诞假期这个本应放松的时间,只能回到培训机构上自习、刷阅读、背单词。她的好朋友也因为托福成绩未达到理想分数,在狭小逼仄的培训机构隔间里度过了整个圣诞假期,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多个牛校的录取。

留学的生活,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留学生们常常自嘲自己是“留子”,开局家徒四壁,每天都在为学习和生活奔波。他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会做饭,为了节省开支,只能做简单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在学业上,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赶due,面对不熟悉的课程和知识,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在社交媒体上,留学生们经常用“留学是一场孤岛求生”“想家是一种会呼吸的痛”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初到异国他乡,陌生的语言和环境让他们感到无助和迷茫,这种时刻,他们会格外想家,有人甚至将自己的留学生活概括为“一直在出发永远想回家”。

然而,尽管留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每一个踏上这条路的家庭和孩子都在努力坚持着。他们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学会了独立和坚强。虽然这条道路布满荆棘,但也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对于那些正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家庭和孩子,以及那些有留学意向的人来说,了解留学背后的艰辛,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

来源:德国红娘罗记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