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 727 年),吐蕃军队大肆进犯唐朝边境,目标直指瓜州(今甘肃安西)。瓜州守将王君焕率军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力战殉国,瓜州局势岌岌可危。
千条妙计,计计精妙。智谋、权谋、诈谋,谋谋独到。
大家好,我是您们的朋友qianxiang。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妙计千条系列之: 空城计——张守珪是怎样巧妙实施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化解瓜州城危机的?
张守珪,唐代名将。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 727 年),吐蕃军队大肆进犯唐朝边境,目标直指瓜州(今甘肃安西)。瓜州守将王君焕率军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力战殉国,瓜州局势岌岌可危。
在此危急关头,张守珪临危受命,被朝廷紧急任命为瓜州刺史,肩负起守卫瓜州的重任。张守珪抵达瓜州后,深知城墙作为防御工事的重要性,迅速组织当地百姓日夜抢修城墙,期望以此增强瓜州城的防御能力,抵御吐蕃人的再次进攻。
然而,城墙尚未修筑完成,吐蕃大军就如狂风般再次袭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城中兵力薄弱,局势万分危急,百姓和士兵们大多惊慌失措,恐惧的情绪在城中蔓延开来。
关键时刻,张守珪沉着冷静,迅速在脑海中构思退敌之策。他深知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若用常规的利箭、擂石等方式与吐蕃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瓜州城必将沦陷。于是,张守珪决定以智谋取胜。
他果断下令,让众人在城楼下摆开盛大的宴席,又找来城中的乐工,让他们吹打弹奏,营造出欢快热闹的氛围。随后,张守珪与将士们一同在城楼上饮酒作乐,谈笑风生,仿佛敌军的围困根本不存在一般,同时还令人将城门敞开。
吐蕃军队见此情景,顿时心生疑虑。他们深知唐朝将领足智多谋,眼前这番看似悠闲自在的场景,极有可能是故意为之,城中必定设有埋伏。一旦贸然进攻,很可能陷入唐军的陷阱。权衡再三,吐蕃将领最终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大军缓缓退去。
张守珪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化解了瓜州城的危机,也为瓜州后续的防御建设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张守珪这一巧妙的计策,堪称军事智慧的经典范例。此役不仅展现了他在极端困境下临危不惧、冷静应对的大将风范,更凸显了他对敌军心理的精准把握。
吐蕃军队在当时以剽悍勇猛著称,其频繁的侵扰给唐朝边境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瓜州作为西北边陲的重要军事据点和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旦瓜州失守,吐蕃军队便可长驱直入,进一步威胁唐朝内地的安全。所以,瓜州的安危对于唐朝的边境稳定至关重要。
张守珪智退吐蕃后,瓜州城内士气大振。百姓们对张守珪的睿智和果敢钦佩不已,军心也因此更加稳定。张守珪并未因此次侥幸退敌而放松警惕,反而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喘息机会,加快城墙修筑的进度,并进一步完善城防设施。他还积极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情报收集工作,以防吐蕃军队再次来袭。
此次事件在唐朝边境地区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他边境城镇的将领听闻后,纷纷对张守珪的策略赞叹有加,并从中汲取经验,用于完善自身的防御策略。这一事件也让吐蕃意识到唐朝边将人才济济,不可小觑,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吐蕃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谨慎。
来源:qianxian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