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中国比巴基斯坦好打?印度这个国家到底最在乎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4:58 1

摘要:为什么要特别认真的闲聊一下这个问题呢,原因是,最近在看一些信息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大概的意思是,在此次印巴空战,印度输惨之后,印度有一些军方人士,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说辞,其认为印度如果未来要挑选冲突的对象,中国比较合适,因为中国好多年没有打仗了,缺乏战斗

为什么要特别认真的闲聊一下这个问题呢,原因是,最近在看一些信息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大概的意思是,在此次印巴空战,印度输惨之后,印度有一些军方人士,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说辞,其认为印度如果未来要挑选冲突的对象,中国比较合适,因为中国好多年没有打仗了,缺乏战斗经验,巴基斯坦反而战斗经验比较丰富,不好对付。

这本来是一个不值得关注的信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说辞,是十分滑稽的,就当是这次印巴空战后,印度各种滑稽表现之一。但请注意,很多时候,如果虚假的信息不是来自下层(大众层面),而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很容易会形成整体性的误导和误判,就会导致印度的普通士兵,也会觉得是不是跟中国打仗更具有“优势”,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要把这个问题说明白,就需要尽可能的展开来讨论一种更广泛的全球各国在战争状态下的不同现象,也就是各个国家或组织,如果爆发冲突,最怕什么?或者说最在乎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话题。

同样是介入战争,或发生更大的暴力冲突,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所最在乎的点都是一样的。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一旦发生战争,最不在乎的,是金钱支出和设备等损失,甚至对外围军事基地等资源都不会过于在意,放弃海外军事基地的事情也时常发生。那美国在战争状态的时候,最怕的是什么损失呢,当然是人员损失,死伤一个美军,美国政府不仅需要付出至少500万美元的直接抚恤金等,更重要的是会给美国整个军事行动的国内支持,以及行动合法性等带来反噬和质疑。

因此,没有非常足够的,对美直接伤害性理由,美国要派出军队打仗,实际上难度非常大。但关于资金支持和军事装备支持,美国从来不会吝啬,反正这种支持不会影响到美军的伤亡问题。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是所有的国家或组织,都是这样吗?都是生命第一吗?其实真还不是,比如中东很多极端组织,或者说非洲很多治理非常差的国家,他们最怕的不是人员的牺牲等问题,最怕的是援助资金,或者说手上掌握的某种资源的流失或易主。为了获得援助资金,或者为了控制某种单一的矿产或稀缺资源,更多的人员牺牲都能接受和合理化。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印度这个国家。此前中印边境冲突,印度挑衅中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把人员派到中国一方,而且这些军人几乎都没有太多的安全保护措施,以达到对中国土地的蚕食,以及激怒中国。而中国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在面对印度这种完全不把印度军人生命当回事,用人肉做盾牌和蚕食工具的方式,确实非常谨慎,反击的时候也只选择非常“原始”的武器工具,这恰恰是为了尽可能的以最小伤害,来警告对方。

但这就使得,印度军方确实有一种极大的误解,觉得中国是不是没有更先进的军事装备,中国军人是不是缺乏战斗经验,完全把中国更高的军事行动道德标准,看成是懦弱。甚至可能是在用这种,故意不惜牺牲更多印度军人的代价,来塑造反华的民族情绪,这是非常无耻的。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从这种迹象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印度在各类军事行动中,其实最怕的不是军人的牺牲,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这牵扯到如果印度未来真的不顾及中印经济贸易发展的大局,要从对抗中国的身上寻找存在感等,中国如何戳到印度真正的痛处的问题。

从这次印巴空战的过程和结局来看,印度在战争当中,最在乎的是重工业装备问题,摧毁其价值最高的进口军事装备,或者摧毁其重工业的辅助或产出设施,是印度最在乎的,至于死了多少印度军人,对于印度政府来说,其实只是表面的在乎,从整个行动和拉入谈判桌,或者促使其认输这个角度来说,根本无足轻重。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口太多了?

为什么印度最在乎的是进口军事装备和重工业及辅助设施呢,这似乎对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适应啊,其实不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国家或民族诉求,跟印度不太一样,印度是一个非常非常需要维系大国形象,也就是需要保持某种进攻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基于防御来构建自己体系的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进口装备,维系的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层面的安全感,更多的是需要这些装备来建立对周边国家的进攻性威慑。如果不好理解,我再举个例子,就拿中东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来说,同样是大量的进口军事装备,跟印度的进口逻辑完全不同。靠进口装备建立防御性需求,跟建立进攻性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成本核算和运行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沙特等购买的军事装备,扔在仓库生锈都没有问题,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成本投入,但印度购买的装备则不同,需要巨大的“运营”成本才能发挥自身的进攻性诉求(需要不断的向大家展示),比如经常要使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各类原材料,还要防止战机等自己摔下来,或者被巴基斯坦打下来等,其成本是非常高的。

另外,印度要维系大国形象,同时呢,自身工业水平正处在最关键的发展周期,这个时候重工业基础体系,包括其辅助性的产出体系,一旦出现战争性摧毁或运行停止,印度几乎所有的战争体系成本都会大幅抬升,进口装备的占比会迅速增加,而进口装备不仅动态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不可“再生”,也就是无法通过更多的进口来降低边际成本,如果重工业体系正常的话,随着需求的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会大幅降低,越生产成本越低。

这还不是印度最大的风险,印度军事装备进口依赖度高,成本无法降低,重工业基础和产出都非常脆弱,同时呢,印度还是一个传统能源消耗大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巨大,自己又无法获得原油等内部供给体系,这在战争时期会更加致命。

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印度离工业化体系依然较远,就导致有限的工业体系,既要满足民用市场,又要满足军工体系,一旦单方面满足军工体系,那么民用市场就需要大量的进口,而一旦民用工业品需要大量的进口,就会消耗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一旦开始不可逆的消耗,就会影响到国防层面的装备进口,很大的概率就会陷入到系统性的运转崩溃。

因此,如果印度要不断的挑衅周边国家,最有效的反击方式,也可以说让印度很快就认输的打击方式,并不是面对印度毫无生命价值可言的印军人肉盾牌模式,而是更大规模的打掉其进口装备和工业及辅助体系,使其陷入整个系统性的经济资金流和内部运行的不可持续。

那是不是说,中印之间,就只能处在潜在的互相设防或必然走向对峙的状态呢,这其实完全取决于印度,过去所有的中印冲突,都是印度单方面改变现状开始的,而且就算是两国经济和贸易嵌入度较高的今天,只要中国向印度释放较为善意的信息,印度立马就会认为中国在示弱,想到的不是借此机会增加经济贸易和投资互动,而是这个时候蚕食一点中国的领土,中国会有所接受。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的行为是非常容易预测的,当中国向印度发出经济贸易活动善意的时候,或者说当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稍微遇到困难的时候,印度必然会在边境等领域采取行动,这其实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就像我此前也做过印度和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预测,就是印度不会轻易的向美国妥协,如果妥协,必然搞事情,就像这次印巴冲突一样,如果美国在印巴问题上不支持印度,印美贸易协议对印度来说就觉得很吃亏,必须得寻找其他补偿方式。

当然,如果从人类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印度确实是中国之后,最具潜力的大型经济体,但这并不代表印度无论做出什么行为,都不会影响到其崛起的趋势。大国崛起,不是一种必然,维持大国体系,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未来很长时间里,印度的崛起跟中国的崛起,可能还不是同样的时代背景。

如果不考虑内部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和文明发展的不同,单纯从外部更大的历史周期看,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本身是拥有全球化大共识,以及全球化推动力最大的时代。这里面包括二战后的全球化体系,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整个欧洲和美国都在推动全球化,美苏冷战的存在,也是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全球化的比拼,并不是一种收缩型体系。

而今天的全球,已经没有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力量,整个全球化共识遭到了巨大的质疑,中国虽然具有经贸方面的全球影响力,但这也扛不住美国整个体系性的收缩性回归。在这种背景下,区域经济和一对一的互相型经济合作模式将成为推动大部分经济体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这个时候印度的崛起,赶上的不是全球化的力量和共识,而是全球化的收缩和区域经济的多极化方向,也就是各国未来的发展,其“左邻右舍”起到的作用,远比全球化的力量可能要有确定性。

这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印度来说,如果把自身崛起的外部力量押注,依然放到过去的全球化思维,或冷战等期间的,通吃美苏这种逻辑,那就大错特错了。更理性的说,就拿俄罗斯和美国跟印度的关系,按照俄罗斯目前的力量,从中东叙利亚等发展趋势看,俄罗斯已经连中东都进不去了,更不要说辐射印度。美国的话,全球化的消退,美国早已体现在内部的组织架构层面,特朗普为什么说苹果从中国迁出,为什么要去印度?这不仅仅是苹果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不再以过去的全球化来构建对外经贸和外交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印度无法更好的改善跟周边国家,尤其是跟中国的关系,其未来发展的持久来源在哪里呢?我此前讲过关于以色列、韩国和日本对印度经济可能的影响,但印度的基数和规模,将带来一个巨大的现实需求,就是成本的放大效应。比如进口,多增加一分钱,分摊到整个印度的人口等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本问题,这就决定了,印度是一个会被成本问题拖垮的国家,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所有的发展增量都会被成本吞噬。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几乎对中国没有什么出口,但每年还不得不向中国进口一千多亿美元商品的根本所在。如果这些商品印度是向其他国家采购,先不说能不能有稳定的供给,仅仅成本方面,可能就会飙升至少三倍,也就是需要付出三千亿美元才能购买到相当于中国一千亿美元的产品。于是,印度跟中国的贸易,每年能节省下来两千亿美元,这两千亿美元才会变成国内投资和建设的增量,形成发展的积累。

也就是说,当印度未来的发展,并不能依靠全球化(时代变了),以及冷战时期通吃美苏,而是更多的取决于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自身内部发展规划的时候,恰恰开始玩大国崛起的政治外交游戏,同时开始挑衅周边国家,这种背道而驰的战略性错误选择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以上仅供闲聊!

文/肖磊

来源:肖磊看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