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洋徒弟大山:在中国红了20年,却因冯巩点醒果断的离开中国

B站影视 2024-12-09 18:50 3

摘要:来这位自加拿大的帅小伙带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穿着军大衣戴着大盖帽,演了个《夜归》就把全国观众给圈粉了。

前有"假洋鬼子"马景涛,后有"真洋鬼子"大山。

来这位自加拿大的帅小伙带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穿着军大衣戴着大盖帽,演了个《夜归》就把全国观众给圈粉了。

谁能想到他不仅在相声界混得风生水起,还把姜昆这样的大师都收成了师父。

可就在他春风得意、走红20年之际,冯巩的一句话却让他选择默默离开。

这位"最懂中国"的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冯巩的那句"勇闯舒适圈",就像一颗种子在大山心里悄然发芽。

说走就走2006年,大山收拾行囊默默告别了他深耕20年的中国舞台。

这一走还真让这位"洋相声演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同年加拿大政府就给他颁发了一枚分量十足的奖章,为的就是表彰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突出贡献。

这哪是金盆洗手啊,分明是换个江湖耍把式。

2010年大山摇身一变,成了上海世博会的加拿大总代表,这身份可比说相声更有范儿。

没想到好事成双,2012年他又收获了一个响当当的头衔——"中国亲善大使"。

但大山可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主。

2015年这位"文化达人"又整了个大活,自创了《大山侃大山》脱口秀节目。

这回可好把相声和脱口秀完美融合,东西方文化在他嘴里就像跷跷板一样玩得不亦乐乎。

2017年他带着这门"新艺术"杀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喜剧舞台,又是一番惊艳四座。

到了2019年这位"老顽童"在海外春晚上来了个《巧学中国话》,把现场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这不是离开这分明是为了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说起大山为啥能在文化交流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这还得从他的"基因密码"说起。

大山的爷爷那可是个地道的"中国通",当年在中国当医生的时候,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份"中国情结",就像传家宝一样,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孙子大山。

从小大山就对中国文化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

那时候别的小朋友可能还在玩泥巴,他已经开始琢磨起中国的诗词歌赋了。

这种痴迷一直延续到了大学时期。

大学里大山二话不说就选了个中国研究的课程,跟打了鸡血似的,上课比谁都认真。

这份热爱给了他满满的回报,奖学金拿到手软,成绩单上的A都快溢出来了。

到了大二这位"戏精"同学更是来了个惊人之举,直接把主修课程改成了汉语。

要说学习汉语大山简直就是个天才。

那些让老外头疼的声调和汉字,在他眼里就跟玩积木一样简单。

就这么一路披荆斩棘,大山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北京大学的进修机会,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福利"。

带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向往,大山背起行囊踏上了那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

命运总爱和有准备的人开玩笑。

正当他在北大埋头苦读的时候,央视春晚组委会正在四处物色"洋演员"。

这不就给大山量身定制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吗?

他的中文功底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幽默感,简直就是为春晚量身打造的。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大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留学生,摇身一变成了万众瞩目的"洋明星"。

笑傲舞台:相声路上的奇遇记

春晚的成功只是个开始,大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远不止于此。

这小子看了几场相声演出后,眼睛都冒星星了,非要往这条路上闯。

1989年他看准了相声界的顶流姜昆,铁了心要拜师学艺。

你说姜昆能不犯难吗?相声界收徒弟都讲究个"德艺双馨",这突然冒出个"洋徒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大山这人就是个"铁头娃",软磨硬泡整天跟在姜昆后面打转。

这份执着最终感动了姜昆,破天荒地收了这个"洋徒弟"。

不过说来也是缘分,真正带他入门的却是丁广全老师。

在丁老师的调教下,大山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着相声艺术的精髓。

说、学、逗、唱,这四门功夫被他玩得是风生水起。

1990年他跟师父姜昆合演了《名师高徒》,这一上央视元旦晚会,可不就更火了。

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大山的桃花运也来了。

那是1990年一位叫甘霖的姑娘在看了《名师高徒》后,成了他的"迷妹"。

缘分这东西还真是妙不可言。

后来在辽宁一次演出,两人阴差阳错地相遇了。

当时演出团队内部出现了点小摩擦,甘霖作为接待人员也被卷了进去。

大山二话不说立马化身"老干部",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

这一手"调解功夫",直接把甘霖的少女心给拿捏得死死的。

后来的故事那可不就是水到渠成。

两人开始书信往来,热恋了三年。

1993年这对璧人终于修成正果,喜结连理。

婚后不久他们就迎来了一对可爱的小baby。

1998年大山又和潘长江、黑妹搭档演出《一张邮票》,把相声和小品玩出了新花样。

这哪是演出啊简直就是开启了欢乐模式的加特林,笑料一个接一个往外蹦。

时光飞逝当年那个在春晚舞台上青涩的"洋小伙",如今已经成了新媒体平台的"文化达人"。

看看他的短视频账号,粉丝数蹭蹭往上涨,每条作品都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火花。

不得不说大山是个超会"玩梗"的主,把中国传统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用相声的包袱讲西方故事,用脱口秀的方式说中国典故,这套"混搭风"愣是让人觉得特别带感。

这不就是最地道的"中西合璧"吗?

回头看看大山这些年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化交流史"。

从舞台到荧屏从线下到线上,他就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在中西文化的赛道上不断转动。

有人说他是最懂中国的外国人,我倒觉得这评价有点不到位。

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座会说话的桥,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两岸。

通过他的眼睛西方人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中国。

通过他的演绎中国人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幽默。

如今的大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说相声的"洋师爷"。

他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笑声的制造机,更是一个行走的"中国通"。

当年冯巩那句"勇闯舒适圈"的建议,还真让他找准了人生的新方向。

二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让他从一个单纯的艺人,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文化使者。

而这或许就是他最大的成功吧。

来源:苏菲聊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