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凡四训》一开篇就讲到,了凡先生的母亲考虑到他们的家境不是很好,丈夫又去世的早,就劝了凡先生放弃举业,就是不要走读书科举这条路了,改为学医,为什么呢?一则是可以养生,这里的养生是能养活自己,二则可以济人,古时候医生和老师这个行业,没有规定一定给多少报酬,都是
《了凡四训》一开篇就讲到,了凡先生的母亲考虑到他们的家境不是很好,丈夫又去世的早,就劝了凡先生放弃举业,就是不要走读书科举这条路了,改为学医,为什么呢?一则是可以养生,这里的养生是能养活自己,二则可以济人,古时候医生和老师这个行业,没有规定一定给多少报酬,都是随个人的心意给,所以医生这个行业,也发不了什么大财,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这里关键是,这个行业可以济人,就是可以救助人,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了凡先生母亲的这个格局,这个心量,让了凡学医主要目的是让他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了凡的母亲要让孩子有担当,有这会责任,有家国情怀,自己的生活自足即可,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
反观我们现在做父母的,规划孩子的未来,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就能看出一个做父母的格局的大小,往往做父母的格局大,孩子以后的发展路就宽,父母的格局小,孩子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比如说现在一些父母,只考虑孩子以后的工作能挣多少钱?待遇怎么样?根本不考虑孩子以后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多大贡献?孩子以后怎么样能更好的利益别人?帮助别人,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轻松,生活没有压力等等,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大前途?这都是在为自己考虑,真的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了,就会想一些歪主意,甚至走上邪路,甚至干出一些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事,有些父母就不一样,希望孩子以后利益别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在职业的选择上,就会考虑那些责任重大,牺牲更多,付出更多的行业,把自己的名和利,放在第二位,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样孩子的目标和追求会更高,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还有一些父母,心量不大,格局打不开,对孩子放不开,从小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生怕孩子受罪,怕孩子吃苦,长大了也不敢让远走高飞,就让孩子守在自己跟前,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父母的格局大,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地去锻炼自己,锤炼提升自己,经历一些风雨,经历一些苦难,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未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也不要赶时髦,有些人看到别人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自己也打肿脸充胖子,花了很大的代价把孩子送到国外,孩子在国外怎么样?吃喝享受,养了一身的坏毛病,学完了,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要依赖父母,这些孩子以后怎么可能利益社会?怎么可能利益他人?怎么可能有更大的出息?
您怎么看呢?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老李,每天为您分享如何用传统文化守护家庭和人生幸福。
更多有关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分享,欢迎大家每天晚上8:30来我的直播间交流。
来源:老李爱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