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欧虞褚薛之下:唐代富豪敬客唯一传世作品《王居士砖塔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09:43 2

摘要:在浩瀚的书法长河中,有这样一方碑铭,虽历经千年岁月的冲刷,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就是敬客所书的《王居士砖塔铭》。这位在历史长河中身影略显模糊的书法家,以精妙绝伦的笔法、别具一格的书风,写下这篇镌刻着生命哲思与书法美学的经典之作。

在浩瀚的书法长河中,有这样一方碑铭,虽历经千年岁月的冲刷,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就是敬客所书的《王居士砖塔铭》。这位在历史长河中身影略显模糊的书法家,以精妙绝伦的笔法、别具一格的书风,写下这篇镌刻着生命哲思与书法美学的经典之作。

有人言其“不在欧虞褚薛之下”,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赢得如此赞誉?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居士砖塔铭》的世界,探寻敬客笔下的翰墨传奇:

1、基本信息:全称《大唐王居士砖塔之铭》,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十月十二日刻,由上官灵芝撰文,敬客书写。楷书,十七行,行十七字。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安城南百塔寺,出土时已断裂为三块,后多次断裂,原砖出土不久即碎完,残石现存陕西合阳文化馆。

2、书法风格:此碑楷法精妙,体势俊逸,风神挺秀。其笔画纤细却蕴含筋骨,清劲挺拔;结体紧密又不失疏朗,端庄中透着灵动,严谨里藏着飘逸。它既传承了初唐楷书的法度,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受褚遂良影响较大,又融合了欧、虞的一些特点,风格娟秀雅丽、瘦劲畅朗。

3、后世评价:历代书家对其赞誉有加,如钱泳称其“秀劲有法,在欧、褚之间”,赵之琛认为“敬客书直与欧、虞、褚、薛相抗衡,习楷者当奉为圭臬”,翁方纲赞其为“唐楷之最精者”。

影响:它为后世楷书学习者提供了另一种风格典范,很多书家从其清劲的笔法和精妙的结体中汲取灵感,丰富了自身的书法语言。不过,因原石出土后不久就碎裂严重,全拓本极为罕见,现存拓本多为残本,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王居士砖塔铭》的内容及译文如下:

原文:居士讳公字孝宽,太原晋阳人也。英宗颖迈,远胄隆周,茂绪遐昌,郁冠后魏。乐府歌其载德,天下挹其家声。具详图牒,岂烦缕?居士早标先觉,本遗名利,遍览典坟,备穷义窟,观老庄如糟粕,视孔墨犹灰尘。得给园之说,罄求彼岸之路。励精七觉,仰十地而克勤;旰食一麻,欣六年之憔悴。方期拔除烦恼,永离盖缠,何悟积善始基,处悲生灭?以显庆元年十一月廿九日,寝疾终于京第,春秋七十有三。即以三年十月十二日收骸,起灵塔于终南山楩梓谷。风吟邃润,宝铎和鸣。云散危峰,金盘吐曜。道长运短,迹往名留。不刊介石,孰播徽猷?乃为铭曰:幽鉴彼岸,妙道问津。苦节无挠,贞心克勤。顾邈三有,超修十轮。俄随怛化,遽此迁神。岿然灵塔,长钦后人。

译文:王居士名叫王孝宽,是太原晋阳人。他天生资质聪慧,远祖可追溯到隆盛的周朝,家族的盛业远播昌盛,在北魏时期更是出类拔萃。乐府歌颂他们家族的美德,天下人都仰慕其家族的名声。这些在详细的谱牒中都有记载,无需赘述。居士早早便表现出超凡的觉悟,原本就轻视名利,他博览经典古籍,深入探究义理的奥秘,把老庄之道视为糟粕,将孔墨之学看作灰尘。他领悟了佛教的教义,竭尽全力寻求解脱的道路。他振奋精神于七觉支,勤勤恳恳地仰望十地的修行。他吃着粗茶淡饭,欣然忍受着多年的困苦。原本期望能拔除烦恼,永远脱离尘世的束缚,怎料积善的根基,却也处于悲伤的生灭之中?在显庆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因病在京城的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在显庆三年十月十二日,众人收起他的遗骸,在终南山楩梓谷建造了灵塔。长风在深涧中呼啸,宝塔上的铃铛随风和鸣。飞云从险峰散去,承露盘闪耀着光芒。他的道心长远但寿命短暂,人虽逝去但名声长留。若不刻于坚石之上,谁能传播他的美德?于是作铭文如下:

深深洞察彼岸的世界,探寻精妙的佛道。坚守节操毫不屈服,坚定的心勤奋修行。回首邈远的三界,努力修行十善。忽然间随着自然的变化,就此逝去了灵魂。岿然而立的灵塔,永远让后人敬仰。

来源:华声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