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长篇小说《归潮》荣获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优秀作品奖”,该奖项是全省文化文艺类综合评奖活动最高奖项,是潮州市首部获得此奖项的文学作品。
近日,长篇小说《归潮》荣获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优秀作品奖”,该奖项是全省文化文艺类综合评奖活动最高奖项,是潮州市首部获得此奖项的文学作品。
作家陈崇正历时一年多采风,创作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归潮》,以“一座宗祠、一座书楼”为意象,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讲述碧河镇陈、林两家几代人的下南洋与归潮故事,勾连起潮州人远赴重洋“过番”与抗日救亡的家国史。
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蕴含着怎样的情感?5月16日,该书作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崇正回到故乡潮州,分享《归潮》的创作故事,讲述对潮州文化的深情与未来展望。
陈崇正于1983年在潮州出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他认为“书写潮州是我的责任”。在《归潮》中,潮剧、潮雕、工夫茶、潮州菜等中华文化瑰宝,广济桥、牌坊街、龙湖古寨、小公园、玄武山等名胜古迹以及饶宗颐、洪灵菲等名人志士交融其中,各种独特民俗的融入,让这部小说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意。陈崇正说:“这部小说包含很多主题,但是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重新来审视生活,书写对家乡的热爱。在这个基础上,我对潮州过去百年的历史进行比较深度地挖掘,而这个过程我认为是一种家国情怀和内发力量,并不需要过多去做装饰性的推动。”
在书中陈崇正书写了潮人是如何对待亲情、家庭以及国家的,展现了他们在最艰难的生活岁月里的相濡以沫。纵横时空的交织使《归潮》的叙事兼具深度与广度,小说中既缠绕着深厚的历史情怀以及对中华文化、人情的眷恋,也隐含着世界视野之下对传统的理性审视。他说,“这些情节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呈现一种排山倒海的态势,慢慢地进入我的文本,最后牵动着我的情绪。”
在陈崇正看来,潮州人不单单是生活在潮州市,而是“海内一个潮州,海外一个潮州”。当他书写潮州人时,那些描写海外华侨和潮商当年漂洋过海拼搏的历史片断,则构成了《归潮》故事版图的重要时空坐标。对陈崇正来说,归潮也是归巢。
谈及创作历程与获奖感受,陈崇正表示,创作期间得到潮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建的潮州文化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止我一人在战斗,很多海内外的专家团队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是他们一起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底气。”据了解,自2024年4月小说新书发布会举办以来,《归潮》在潮州书法艺术展、苏州潮剧艺术展、香港书展等地频频亮相,还入围中国好书2024年6月榜、广东省出版集团2024年度好书等荣誉榜,湘子桥、龙湖古寨、牌坊街等书中场景更是吸引一批读者前往潮州亲身探访,促进广东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这部作品被看见、被传播、被阅读,是我最大的欣慰。它跟读者的阅读共同构成了一个通透的空间,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故事中读到某些让自己动容的东西,让我觉得我的作品是活着的,这是最重要的。”陈崇正表示,自己还会不断创造可能性,《归潮》对他来说是一个开端、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下一场旅途的起点。
“整座城市其实就是一本巨大的书,每一页都很精彩。”“读一本书,不仅仅是阅读一本书,而是通过一本书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另外一个时空的大门。”寄语青年读者,陈崇正表示,“潮州文化复杂多元,像森林一样茂密,特别希望书中种种的民俗、整座城市的历史、整个族群的开阔与智慧,能引发青年读者研究和学习兴趣。”
来源: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