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中国大写意画坛,王凤年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热忱赤诚的公益情怀,成为京津画派中兼具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以笔为刃,劈开传统与现代的壁垒;以心为炬,照亮艺术回馈社会的征途,在笔墨挥洒与大爱践行中,书写着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双重担当。
笔落山河寄豪情,心牵众生显担当——记京津画派大写意名家王凤年
作者/赵华
在当代中国大写意画坛,王凤年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热忱赤诚的公益情怀,成为京津画派中兼具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以笔为刃,劈开传统与现代的壁垒;以心为炬,照亮艺术回馈社会的征途,在笔墨挥洒与大爱践行中,书写着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双重担当。
王凤年的艺术世界,是一场跨越南北的笔墨对话,更是一次传统精神的现代表达。其大写意花鸟创作,深植于文人画的沃土,却又突破地域流派的桎梏。他上溯徐渭的纵逸狂放、八大的冷逸孤高,又吸纳吴昌硕的雄浑厚重,更兼取长安画派的豪迈气象,最终熔铸出“雄浑不失灵动,豪放亦含雅致”的独特艺术范式。观其作品,墨色浓淡干湿间,既有北方画派的筋骨与气势,亦存南方笔墨的灵动与婉约,一刚一柔,一放一收,尽得中国画“刚柔并济”的辩证之美。
“以书入画”是王凤年艺术的另一重鲜明标识。他深谙书法与绘画的同源之理,于草书一道功底深厚,笔下线条兼具金石的苍劲力道与书法的流转韵律。其笔下的紫藤,以狂草笔法勾勒藤蔓,笔走龙蛇间,藤蔓的缠绕盘旋如行云流水,尽显生命的蓬勃张力;荷叶则以浓墨重彩挥就,墨色的晕染与笔触的飞白交织,既有书法的骨力,又含绘画的气韵,让静态的画面迸发出动人心魄的动态生命力。
题材的多元与意境的深远,更彰显其艺术视野的广阔。王凤年于山水、花鸟、人物皆有涉猎,尤以大写意花鸟最为人称道。他的作品从不局限于物象的形似,更追求神似与意蕴的传递。《苍山幽谷》以简练的造型、鲜明的设色,在寥寥数笔间勾勒出山水的雄浑与深远,视觉冲击力十足,却又于豪放中暗藏雅致,让观者在笔墨之外体悟自然与生命的哲思。
若说艺术是王凤年表达自我的语言,那么公益便是他回馈社会的行动。在艺术成就之外,他更以满腔热忱投身公益事业,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他毫无保留,无偿捐赠价值上千万元的国画作品,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力量;更将《富贵神仙图》《泰岳朝晖》《梅花千顷》等代表作的拍卖所得310万元悉数捐出,用于救助失学儿童,以笔墨所得浇灌希望之花,让艺术的价值在公益中得以升华。
在文化传播的领域,王凤年则以作品为桥,向世界展现中国大写意艺术的魅力。他的作品被法国邮政发行个性化邮票,更荣获“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通过一场场国际展览,让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笔墨跨越国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王凤年的艺术与公益实践,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对传统文脉的坚守与创新,一面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与担当。他以笔墨传承文化,以行动温暖社会,在艺术与公益的交融中,实现了传统精神与时代价值的高度统一,也为当代艺术家树立了“以艺载道,以心济世”的典范。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