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全力推进“农业强州战略”冲刺“双过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10:31 2

摘要:从安宁河畔智能育秧的轰鸣声,到越西浆果基地数据监测的滴答声;从木里高原牦牛耳标的精准定位,到宁南县省级蚕桑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文旅融合画卷……当前,凉山农业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充盈“钱袋子”的赛道上全速奔跑,农业产业向着二季度经济“双过半”目标发起冲刺,奋力书

五月的凉山,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近年来,凉山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一以贯之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深入实施“农业强州战略”,不断开创全州“三农”工作新局面。

从安宁河畔智能育秧的轰鸣声,到越西浆果基地数据监测的滴答声;从木里高原牦牛耳标的精准定位,到宁南县省级蚕桑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文旅融合画卷……当前,凉山农业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充盈“钱袋子”的赛道上全速奔跑,农业产业向着二季度经济“双过半”目标发起冲刺,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凉山答卷”。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现代农业园区引领高质量发展

立夏以来,安宁河畔机声隆隆,智能育秧机、旋耕机在广袤农田间穿梭作业,一幅科技春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冕宁县河边镇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内,一条智能育秧生产线以“8小时完成5000盘育秧”的效率刷新传统农业认知。园区负责人张小艳介绍,这套设备通过精准装土、浇水、撒种、覆土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标准化秧苗经40天暗化催芽即可移栽。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育秧环节。园区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打造“企业+科研”协同体系,建成占地30亩的科研试验田,试种40余个水稻品种,“香软米”等特色品种因品质优异备受瞩目。冕宁县农技站站长周锡勇表示,园区引入绿色种植标准,禁用化肥农药,采用物理杀虫技术,确保稻米“晶莹油润、软糯回甘”,并通过“市场订单+品质溯源”模式,实现“种得好、卖更俏”的良性循环。

凉山坚持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在政策引领、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三端协同发力,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州累计建成省州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259个,其中省级22个、居全省第一。

在越西县汐茜小浆果产业园,科技赋能的“未来农场”同样令人瞩目。150亩蓝莓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泥炭与椰糠基质取代传统土壤,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精准调控灌溉频率与营养配比,单株产量屡创新高。

近年来,凉山全力推进“农业强州战略”,大力创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连片发展特色农业,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凉山片区。2024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832.38亿元,增速2.7%,较2021年增长89.82亿元。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2024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797.8万亩,总产量256.3万吨,产量较上年增长1.44%。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优质蚕茧生丝生产基地。

联农带农共富共赢 重大项目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康坞牧场,4000多头牦牛佩戴智能定位耳标,实时监测生长数据,传统畜牧业正经历从“靠天养牛”向“数据养牛”的蜕变。牧民鲁绒偏初家的牦牛数量已增至120多头,他坦言:“政府帮我们打通销路,价格稳定,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木里县还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菌种研发、野生菌深加工、核桃油制造生产线,推动高原珍馐身价倍增。2024年,木里县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1.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04元,同比增长7.21%。

凉山的乡村振兴之路,既有科技的硬核支撑,更有联农带农的温情底色。

越西浆果产业园累计聘用超1万人次务工群众,发放劳务工资100余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大屯村村民吴正会从玉米种植户转型为蓝莓管护能手,她感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学技术,日子越过越甜。”

宁南县省级蚕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13个镇2.5万户蚕农,户均增收2万元,个别农户年售茧收入达58万元。园区还打造了智慧休闲农庄、蚕桑文化科普体验园,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形成“科技+产业+生活”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4年以来,全州加快推进“6+8”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支持128家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领先发展,瞄准五类重点特色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实施年度农业强州项目248个,推进26个万亩经作基地提档升级。同时,持续建好“大凉山”品牌。深挖“土特产”潜力,全年特色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641万亩,“大凉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产品数量达1600多个、年产值190亿元,特色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并通过“两地仓”等模式远销宁波等地。

当前,凉山正深入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奋力冲刺二季度“双过半”。在力促农业稳产增收方面,全州持续抓好大春播种、小春田管,做好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控,落实好“猪七条”“肉牛奶牛九条”等政策,巩固畜禽规模养殖场产能,确保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目标。同时,加快编制《“森林四库”总体规划》和8个产业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储备林建设、林下经济培育、碳汇造林等各项工作,精心谋划包装项目,抓紧推动尽早实施。凉山还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记者 王旭阳)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