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启示(以三明市农业学校为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01:08 2

摘要: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在山区,职业教育更承担着为地方产业培养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三明农校”)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职

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在山区,职业教育更承担着为地方产业培养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三明农校”)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职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学校在产教融合、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更为山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结合活动案例,总结其特色与成效,并探讨其对山区职业教育的启示。

活动期间,三明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的12名选手同台竞技

三明农校在2025年职教周期间策划了多项特色活动,覆盖劳动教育、校企合作、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形成了“全员参与、多维融合”的教育生态。

(一)劳动教育:从幼儿启蒙到技能深耕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相结合,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活动。例如,组织沙县大地幼儿园的萌娃化身“小农夫”,在劳动教育基地参与松土、浇灌、施肥等农业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价值,初步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此外,汽车维修技能竞赛、“餐饮折花”体验等活动,则面向在校学生,以赛促学、以做促教,强化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培养。

沙县大地幼儿园的小朋友走进三明市农业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实践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

三明农校与福州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举办“新奇特杯”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并设立“新奇特专项奖学金”。竞赛以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为导向,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裁判,全面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校企协同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区域汽车产业输送了高素质技能人才。

选手参与竞赛

(三)社区服务:职业教育惠及全民

学校积极践行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将教育资源辐射至社区。例如,张静老师带领团队为沙县区长富社区的“乐龄学堂”开设手工包制作课程,教授非遗技艺;江顺炜老师指导的“乐龄合唱团”通过专业声乐训练,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这些活动体现了职业教育在服务老龄化社会、促进终身学习中的独特价值。

张静老师带领团队为沙县区长富社区的“乐龄学堂”开设手工包制作课程

(四)文化传承: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课堂

在“餐饮折花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折叠彩绢、创作餐花,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餐桌装饰技艺的文化内涵。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技能教育的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增强了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颁奖仪式

三明农校的职教活动具有鲜明的山区特色,其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破解山区资源瓶颈。山区职业教育常面临设备不足、师资薄弱等问题。三明农校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如新奇特公司提供实训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依托本地农业特色,开发劳动教育基地,将“田间地头”转化为实践课堂,有效弥补了硬件短板。

二是多元联动,构建协同育人网络。学校建立了“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四方联动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输送产业资源,社区搭建实践平台。例如,沙县区政府积极推动“乐龄学堂”项目落地,三明市卫健委支持医疗资源对接,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职教生态。

三是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职教活动紧密对接地方需求。例如,汽车维修技能竞赛聚焦区域汽车后市场的人才缺口;农业劳动教育为乡村培养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农人”。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为三明市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四是文化赋能,增强职教内涵。通过非遗手工、传统餐饮技艺等课程,学校将文化传承融入职业教育,提升了技能教育的人文厚度。这种“技以载道”的模式,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学校旅游服务组餐饮折花体验活动

三明农校的实践为山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其启示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双向奔赴”。山区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定制课程。例如,可借鉴“新奇特专项奖学金”模式,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激励学生提升技能;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要拓展社区服务,强化职教社会功能。职业教育需突破校园边界,服务社区发展。例如,针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开设老年护理、康养服务等课程;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职业启蒙活动。通过送教下乡、技能培训,让职业教育成为社区治理的“润滑剂”。

要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职教品牌。山区往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职业院校可开发“一校一品”项目,如将竹编、茶艺、传统医药等纳入课程体系,既传承文化,又形成办学特色,增强吸引力。

要创新评价机制,突出实践导向。山区职业教育应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将竞赛成绩、企业认证、社区服务等纳入考核。例如,三明农校将汽车维修竞赛成果与奖学金评选挂钩,激励学生以赛促学。

沙县区“乐龄合唱团”在三明农校江顺炜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向往》曲目集训

三明市农业学校的职教活动周展示了山区中等职业教育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创新。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社区联动、文化赋能,培养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并探索出“职教惠农、职教兴城”的发展道路。未来,需加强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深化内涵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

来源:轩怡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