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去了苏州和扬州,直言不讳:苏州人和扬州人气质截然不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08:57 2

摘要:园区写字楼里刚敲完PPT的姑娘,夜里十一点在平江路拍数字AR月亮,顺手发朋友圈:“假装在度假。

“苏州人下班,1小时就能到扬州吃碗干拌面,可他们宁愿点外卖。

”——这条评论区高赞,把两城的“距离”说透了。

高铁只要68分钟,票却不好抢。

为啥?

去扬州的苏州人,一半以上是为了“喘口气”。

园区写字楼里刚敲完PPT的姑娘,夜里十一点在平江路拍数字AR月亮,顺手发朋友圈:“假装在度假。

”点赞的却是留在工位加班的同事。

苏州把日子过成了0.5倍速播放,连古巷夜游都要给你配个元宇宙滤镜,精致到毛孔。

可越是精致,越像橱窗,好看,却摸不着烟火。

扬州就不整那些花活。

老城区的包子店凌晨四点揭笼,白汽直接糊到路对面,老板压根不扫码,只收现金——不是落后,是懒得陪你玩“流量”。

去年东关街开了个“非遗直播基地”,30位师傅被拉去镜头前,结果漆器大师傅直播到一半,跟网友急了:“别刷火箭,刷多了漆会干!

”当场下播。

网友笑疯,第二天订单反而翻三倍。

扬州人把“慢”写进骨子里:你急,你就输。

数据也逗:苏州去年旅游收入3250亿,扬州才1120亿,可人均停留时间,扬州反而多0.8天。

说明啥?

去苏州是“打卡”,去扬州是“躺平”。

苏州园区一天能诞生三家独角兽,扬州邵伯镇三年才修好一座古码头。

一个像美式浓缩,一口上头;一个像紫砂壶,越焖越香。

最妙的是,两地政府最近偷偷互抄作业。

苏州跑去扬州学“早茶文化”,把蟹黄汤包搬进写字楼食堂;扬州派干部到园区蹲点,研究怎么把漆器做成耳机壳。

两边都嘴硬:“不是抄,是文化交融。

”网友一针见血:一个想慢下来,一个想快上去,结果在高铁上擦肩而过,互相翻个白眼,心里却都羡慕对方。

所以别问苏州和扬州谁更好玩。

问就是:周五下班,买张68分钟的高铁票,去扬州吃碗5块钱的干拌面,再连夜赶回苏州加班,凌晨两点在平江路AR月亮下打卡——现代江南,就是这么分裂又治愈。

来源:完美孔雀YiMORu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