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国家药监局向全球肝病领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全球首个针对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的药物“派格宾”,新增适应症正式获批,这标志着乙肝临床治愈将从科研理想全面迈向“临床现实”!
乙肝治疗“治标不治本”的怪圈,终于被打破。
2025年10月,国家药监局向全球肝病领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全球首个针对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的药物“派格宾”,新增适应症正式获批,这标志着乙肝临床治愈将从科研理想全面迈向“临床现实”!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发的慢性肝病,据世卫组织数据,全球约2.54亿乙肝患者,我国占比超30%,达7500万,其中每年超1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症疾。
此次中国科学家获批的新药,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随访24周时HBsAg清除率跃升至31.4%,患者5年肝(ai)发生率仅1%——相当于直接将风险降低90%。
01从病毒抑制到抗原清除:中国科学家实现“里程碑跨越”
“HBsAg持续清除是乙肝临床治愈的核心标准,也是此前全球科研的卡脖子难题。”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团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乙肝表面抗原是病毒存在的核心标志,只要它未被清除,病毒就可能在停药后复发。而派格宾通过“抗病毒+免疫重建”双重机制,既抑制病毒复制,又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携带病毒的肝细胞,最终实现HBsAg转阴。
这一突破背后,是超10年的临床积累。据公开数据显示,派格宾相关临床试验累计纳入超3000例慢乙肝患者,覆盖不同病毒载量、肝功能分级人群,结果均证实其在HBsAg清除上的优势。
更关键的是,该适应症获批后,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将“乙肝临床治愈”纳入标准化治疗的国家之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
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慢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数据显示,我国非病毒性慢性肝病患者已达3.5亿,乙肝患者其实只占17.9%,其余近3.5亿人面临的是非病毒性肝损伤——这类人群没有乙肝病毒感染史,却因熬夜、应酬、高油饮食等习惯,逐步走向脂肪肝、肝酶升高,甚至肝硬化。
更危险的是,这类肝损伤的恶化路径与乙肝类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15%会在10年内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0% NASH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最终5%-8%将走向S亡。
02 3.5亿人肝损背后,日常养护更值得关注
“乙肝有了针对性治愈药物,但肝损伤人群更多更普遍,他们不需要抗病毒药,需要的是能减轻日常肝负担、修复轻损伤的便捷手段。”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强调。
针对这一群体需求,香港知名生科企TS联合多所实验室打造的口服护肝方案“肝-倍-清”,也在近年上线电商后,迅速在中产圈风靡。
资料显示,其核心专研技术“PUREMAX”包含了AKK001、二氢杨梅素等多种前沿成分,区别于乙肝治疗药物的“用药”属性,此类护肝科技更侧重日常防护。使肝脏解毒效率提升30%,炎症因子(IL-6、TNF-α)降低57%,从“肠-肝轴”源头切断损伤通路。
另外“肝-倍-清”中的二氢杨梅素更在第三军医大学的临床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能使模型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低3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低25%。
三季度京J东商智数据显示,肝倍清上线以来,多数订单来自35-55岁一线城市中产,收获大量正面反馈:超70%用户提及“肝区不适好转”“肝酶下降”“疲劳感减轻”,契合了中产“没时间养生、需便捷防护”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其安全性与合规性也已通过多重验证,成分均通过海内外多项权威机构检测,成为大众“可长期依赖”的日常护肝选择。
03全球肝病防治将进入“中国时间”
乙肝临床治愈药物的获批,是我国肝病治疗的重大突破,更被《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收录,成为全球乙肝治疗的典范,目前,已有12个国家引进该治疗方案。
而背后支撑这一系列突破的,是我国日益完善的科研生态:近5年,我国肝病领域科研投入年均增长20%,专利申请量占全球35%,稳居世界前列。
未来,我国在全球肝脏治疗领域还将发挥更大作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肝病防治项目负责人所言:“中国的肝病防治技术链,为全球肝病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全球肝病防治已正式进入中国时间。”
来源:邑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