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可怕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应他们的关心和爱,甚至我恨我妈......
回想起自己生病的那段日子,我无比庆幸终于走出来了!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恨死我妈了......
从小到大,在妈妈的眼里,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达到过她的要求:
写了半天的作业,她说字迹不好看就撕掉;
因为说了句裤子丑,脱下我的裤子就打我;
考了全班第二,问我为什么不能考到第一。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直到我确诊了抑郁症,那天妈妈抱着我哭得像个孩子。
“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不管多久。”
我突然觉得很轻松,我在想是不是只有这样,妈妈才会对我宽容点。
妈妈开始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爸爸焦虑地抽着烟。
最可怕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应他们的关心和爱,甚至我恨我妈......
#1
恨你
是因为你的爱让我窒息
生病之后,妈妈的爱突然变得铺天盖地:
她辞掉工作全天候陪护我;
她记录我每天的情绪变化,像对待实验室的小白鼠;
她甚至不敢在我面前大声说话,生怕刺激到我。
可这种爱让我更痛苦。
因为她的改变,更让我觉得妈妈过去有多残忍。
有一次,我故意把药扔进垃圾桶。
妈妈跪在地上,一颗一颗捡起来,哭着说:
"求求你,好好吃药好不好?"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
我们都成了彼此的囚徒。
我很想说,如果你真的想帮我,请先放过自己!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我尝试着对妈妈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妈,你知道吗?你辞职那天,我躲在被子里哭到喘不过气。"
我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围裙带子松垮垮地耷拉着。
最喜欢的米色西装也整整齐齐叠在衣柜最底层,被埋起来。
妈妈的牺牲让我感到更加愧疚,这些都在提醒我:
"你是个不正常的人";
"你连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好";
"你必须被特殊对待才能活下去"。
我需要的是被正常对待。
“我要你去上班,去逛街,去见朋友。我要你...做回你自己。”
我以为妈妈会反驳,会像往常一样说"妈妈不累",但这一次她说“好”。
那天看着电梯门关上的瞬间,我们同时呼出一口气。
妈妈的眼睛里还带着不安,但更多的是释然。
而我,终于能在阳光下,做一个普通的、不被时刻关注的女儿了。
#2
恨你
是因为你从不懂我要什么
"今天感觉怎么样?"
这是妈妈每天必问的问题。
而我想说的是:
"我今天站在阳台上,突然想跳下去。"
"我听见脑子里有人说我是个废物。"
"我恨自己,恨到用指甲掐进肉里。"
可她只想要一个答案——"嗯,好点了。"
所以后来,我学会了撒谎。
因为她的世界里,容不下"不好"的我。
那天我写了一个纸条:
我讨厌妈妈问我有没有好一点。
妈妈看见后,竟然把“有没有好一点”改成了“今天最难受的是什么时候?”。
她突然改口的生涩让我鼻酸。
这个从来雷厉风行的女人,像捧着易碎品般捧着这句话,连呼吸都放得很轻。
她没有说"别瞎想",也没有急着去拉窗帘。
她只是慢慢坐在床沿,把蜂蜜水换成温水:
“要妈妈陪你安静坐会儿吗?”
我的眼泪突然砸在手背上。
“我恨你...我恨你以前只会说要坚强!”
我开始用指甲掐着掌心,妈妈突然抓住我自残的手:
"那就抓疼妈妈。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妈妈都不会!"
那天妈妈让我终于相信,无论我什么样子,妈妈都爱我。
#3
恨你
是因为你总在救我
那天下暴雨,我躲在房间里哭。
我妈冲进来,一把抱住我:
“别怕!妈妈在这里!”
可妈妈不知道的是,我根本不需要英雄。
我需要的是:
一个能陪我坐在黑暗里,不说“别怕”,而是说“是啊,这真的很可怕”的人。
后来,我砸碎了全家福。
玻璃碎片划破妈妈的手,她愣在原地,终于第一次……
妈妈没有急着拯救我,没有说教,没有解决方案,没有"你应该怎样"。
妈妈问我:
“妈妈太笨了,是不是?”
然后妈妈退到房间门口坐下,什么也没说。
她把掌心朝上摊开,安静地等着。
我看着妈妈流血的手,突然明白:
原来最治愈的不是英雄式的拯救,而是有人愿意陪你一起待在泥潭里,不急着把你拖出去。
#4
现在
我不恨你了
康复后的某天,我在旧书里发现妈妈写的日记:
“医生说女儿的病可能和我有关...
我从来不知道,撕作业本会让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多想抱抱那个考第二的她,说‘妈妈为你骄傲’。”
那天晚上,我主动做了顿饭。
妈妈吃着吃着突然哭了:
"对不起,妈妈以前太蠢了。"
我伸手擦掉她脸上的泪,发现她的皱纹比去年深了许多。
我说:
"没关系,我们现在重新开始。"
现在的妈妈终于学会:
在我发呆时不过问"在想什么";
看到我手臂上的疤不再大惊小怪;
偶尔会说"今天妈妈也想偷懒,我们点外卖吧"。
而我也终于敢对她说:
"妈,我今天有点难受。"
然后被她用带着油烟味的手抱住,听她说:
"那就难受会儿,妈妈在这儿。"
原来真正的治愈,不是变成"正常人",而是被允许做"病人"。
所以妈妈,我不恨你了。
恨是爱的背面,而我们,终于翻到了同一页。
如果你爱的人抑郁了,请记住:
爱不是拯救,而是陪伴。
别急着当英雄,先学会当“树洞”。
情绪不需要解决,只需要存在。
不要说“别哭”,而是说“我在这里”。
来源:纽扣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