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助旱区农业转型升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08:54 2

摘要: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联合建设中白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先后引进小麦、大豆、荞麦等农作物新品种120个。其中,中白双方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198”优质、抗病、高产,已进入白俄罗斯小麦品种适应性评价程序。

初夏时节,万物繁茂、生机勃勃。

5月16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佰利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地上整齐摆放着一些农作物种子。这些种子即将被送往白俄罗斯。

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联合建设中白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先后引进小麦、大豆、荞麦等农作物新品种120个。其中,中白双方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198”优质、抗病、高产,已进入白俄罗斯小麦品种适应性评价程序。

“目前,8个小麦新品系表现良好。今年,我们将在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种植,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冯佰利说。

种子,承载着现代农业的希望,为农业科技“走出去”搭建了桥梁。

几千年前,小麦传入中国。今天,通过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一个个带着“中国基因”的小麦新品种,在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

2023年5月,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陕西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减贫与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同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农业合作,输出良种、良技,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加速“出海”,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是品种选育,农业国际标准化合作也逐渐走向深入。今年初,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研制的《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糜子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两项标准在白俄罗斯发布,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生产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对于上合组织国家来说,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来自中国的节水灌溉系统在上合组织国家应用推广,这种状况正逐步改善。

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朱德兰带领团队,将我国先进的太阳能驱动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型水肥一体技术带到乌兹别克斯坦,建成面积近100亩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打造了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系统。

这几年,朱德兰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重要科研项目,先后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合作,建成中乌智慧灌溉联合实验室。

“我们研发的灌溉系统让示范园农作物产量提高了30%,用水量节省了50%,成本投入减少了40%,帮助上合组织国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朱德兰说。

像冯佰利、朱德兰一样,这些年,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穿梭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为当地农户解决制约作物产量、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播撒旱区农业“金种子”。

在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东已深耕近7年。他和团队主要负责示范园苹果优良生态适应性砧穗组合的筛选,矮化种苗繁育技术和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今年3月,张东带领团队再次来到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开展果园春季管理技术培训,传授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如今,这里的苹果苗木收获不少当地合作伙伴的好评。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一路向西、“开花结果”,眼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速构建“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以“中国方案”助力旱区农业转型升级,为世界性农业问题提供更多宝贵经验。(记者 付玉玮 通讯员 李煜强)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