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名将李广的亲孙子,年轻时可是汉武帝跟前的大红人,和霍光、上官桀这些未来权臣都是铁哥们。
说到大汉王朝最让人唏嘘的将领,李陵绝对排得上号。
这个名将李广的亲孙子,年轻时可是汉武帝跟前的大红人,和霍光、上官桀这些未来权臣都是铁哥们。
可谁也没想到,他的人生会被一场仗彻底撕裂——公元前99年那场惊天动地的浚稽山血战,既成就了他的军事神话,也让他永远钉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
李陵从小跟着爷爷李广长大,爷爷自杀后直接被汉武帝接进宫里当亲信培养。二十出头就当上了骑都尉,带着五千部卒驻防酒泉。
那年月,当兵的最怕被派去给主力部队押粮草,偏偏汉武帝让李陵给大舅子李广利当"运输大队长"。
李陵哪受得了这个气?他冲进宫里跟汉武帝拍胸脯:"没有马了无所谓,只要您同意我带领五千步兵,就可直捣单于老巢!"
这话把汉武帝说得热血沸腾——毕竟霍去病当年也是这么狂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豪赌会输得如此惨烈——武帝输了亲信,李陵输了家人。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和上百车弩箭深入匈奴腹地,终于在浚稽山撞上了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
李陵下令把弩车围成铁桶阵,百万支箭像下雨似的往外泼。
单于被射懵了,连夜调来八万援军,愣是拿不下这支孤军。
汉军就像一只刺猬,边打边撤,白天用弩箭开路,晚上举着盾牌休息,硬是从浚稽山杀到了距离汉地不足百里的地方。
史书记载最绝的一幕:匈奴放火想烧死困在芦苇荡的汉军,李陵居然带着手下反向点火,硬生生烧出个防火带。
匈奴人死伤过万,愣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然而,在仗打到第十天的时候,李陵终于发现要命的秘密——箭矢很快就要没了!
这比来时准备的少了很多!
原来,原本用来盛装箭矢的十几辆辎重车,却被一些士兵私藏了四五十个女人!气得李陵当场把这些可怜的女子全给宰了。
然而,箭矢将尽,一切不可挽回。李陵红着眼说:"每人再有几十支箭,就能回去!"
可惜没有如果。李陵仰天长叹:"四面突围!能活一个是一个!回去告诉陛下,李陵为国尽忠了。"
结果只有四百多人逃出生天,李陵则没寺成,重伤被俘。
被俘后的李陵,本来想学爷爷李广,先诈降,后逃回,没想到长安城里出了大变故。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了,觉得很没面子,气得要杀人。司马迁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李陵肯定是诈降",结果被处以宫刑。
更绝的是,边境传来假消息说李陵已经开始在帮匈奴练兵,于是汉武帝直接灭了他三族。
等李陵知道全家被杀时,整个人都疯了。他冲进匈奴大营捅死真叛徒李绪,结果被流放北海反思。
等再回来时,曾经的汉家将军彻底死心,娶了匈奴公主,当上右校王,算是进入了匈奴王族核心层。
可他这个"汉奸"当得实在憋屈——尤其是每次看到在北海牧羊的老朋友苏武时,他都像被人抽耳光。
单于让李陵去劝降苏武,更简直是诛心之举。
两人喝酒时,李陵说:"你哥被皇帝逼自杀,你妈去世,老婆改嫁,皇帝早把你忘了。"
苏武却回怼:"我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如果是朋友,还可以在一起喝酒。如果来劝降,请你闭嘴!"
后来汉使来接苏武回国,李陵设宴送行时哭成泪人:"你要青史留名了,我却要永远当叛徒!"
李陵的故事让人揪心的地方在于:如果汉武帝没杀他全家,他会不会像苏武那样坚守气节?
但历史没有如果。而且同情归同情,都无法改变李陵是降将,是汉奸的事实。
如果李陵不是汉奸,那么后世的吴三桂、洪承畴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理解一下他们的苦衷?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明确指出:“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若陵有两袒之心,单于岂能相信他,委以重兵与汉将相持?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
终其一生,李陵活得都不开心,但其后代却混得风生水起——按照匈奴的习惯,李陵的后裔姓了拓跋。几百年后,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
北周时期,拓跋姓的李陵后裔恢复了李姓。现在我们知道的,北周名将李穆就是李陵后裔,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公元581年,杨坚登基后,李穆被封为太师,位列三公。
此外,建立大唐的李渊也坚称和李穆同宗,所以从唐朝开始,李陵的叛汉行为开始“拨乱反正”,逐渐被弱化。
最终,李唐王朝将李陵塑造成一位本有王佐之才,却因汉武帝的错误使用,导致其被迫投降匈奴的悲剧英雄。
至此,李陵被洗白为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
如今再看这段历史,李陵像极了被时代巨轮碾碎的蝼蚁。
他既是军事天才,也是政治牺牲品;
既是家族罪人,也是历史转折的推手。
那个在浚稽山浴血奋战的少年将军,和后来匈奴王帐里的右校王,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李陵?
或许正如后人所说:"苏武不死,适见其忠;李陵不死,终成为叛!"
这个困在家国夹缝中的名将,终究没能逃过历史的审判。
来源:深度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