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直肠超声就不用做肠镜了?华西专家:一个新标准或可诞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19:13 1

摘要:如何在不牺牲诊疗质量的前提下,为这些年轻的生命“减负”?2025年第33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 2025)于2025年10月4-7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上意大利的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根据热那亚大学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给出了答案(图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估计,全球有超过680万人受到炎症性肠病(IBD)困扰,其中更是以溃疡性结肠炎(UC)为代表,不仅高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人群[1-2],还极易复发,这意味着这些青年患者需要反复复诊、频繁接受肠镜检查,这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如何在不牺牲诊疗质量的前提下,为这些年轻的生命“减负”?2025年第33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 2025)于2025年10月4-7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上意大利的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根据热那亚大学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给出了答案(图1)。

图1 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在现场讲课

当我们谈论起UC,就会联想到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传统的UC活动度评估,高度依赖肠镜和活检,这是评估的“金标准”,但也是有创、昂贵且不便的。粪便钙卫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虽是无创指标,但前者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后者在UC中灵敏度普遍不高。

在此背景下,肠道超声的优势凸显无疑:它无创、无辐射、无需特殊准备,在门诊诊室即可完成,当场就能出结果,而且能直接测量肠壁厚度、观察血流信号,从而客观评估炎症情况,极符合当下“治疗达标(Treat-to-target)”的慢病管理理念[3]。

然而,由于直肠位置深、受盆腔器官和气体干扰大,经腹评估直肠一直被学界视为“盲区”和“洼地”,认为其准确性远不如其他结肠段。

可行性达94.4%!意大利研究为疾病评估带来新发现

“IUS真的不准吗?还是我们一直以来用错了判断标准?”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的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质疑。

他们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了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间在意大利热那亚IRCCS San Martino综合医院IBD门诊就诊的UC患者(共89名)。

在常规门诊评估过程中,将经腹肠道超声(TAUS)作为疾病总体评估的一部分进行检查。并且所有患者在分期结肠镜检查前后30天内完成TAUS,期间不更改治疗方案,并由两位医生独立评估以确保结果可靠。

该干预可行性高达94.4%,仅5名患者因肠道气体干扰或严重直肠脱垂导致图像不可用,这证明,在绝大多数患者中,经腹看清直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数据分析显示,在84名有效患者中,不同内镜活动度患者的直肠壁厚度(RWT)出现显著差异:内镜下缓解者(Mayo 0-1)中位RWT为4.8毫米,而活动者(Mayo 2-3)则为6.2毫米(图2)。

图2 研究结果显示

5.5毫米:可能是新标准的诞生

究竟多厚的直肠壁意味着疾病活动?

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当阈值设定在5.5毫米时,IUS判断内镜下活动性的准确度(AUC)为0.756(95%CI:0646-0.867),判断组织学活动的AUC更是达到了0.804(95%CI:0.705-0.903)(图3)。

图3 TAUS准确度

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表现优异,尤其在组织学层面,TAUS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3%。相比之下,粪便钙卫蛋白虽表现接近,但CRP则显著落后(AUC仅0.487)(图3、4)。

图4 ROC曲线对比图

“这说明,直肠超声的诊断效能不仅不逊于钙卫蛋白,甚至略优,且远优于CRP。”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强调,“我们或许长期以来低估了IUS在直肠段的价值。”

直面质疑,迈向多中心、普适化验证

在问答环节,现场学者接连抛出质疑,也将讨论推向高潮。

肥胖患者是否适用?你们的研究人群体重指数(BMI)如何?

★ 答

我们正在后续分析中加入腹围与BMI数据。但目前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UC患者并未因肥胖影响检查。意大利人群的中心性肥胖比例或许低于北美或澳大利亚,这是外部验证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但理论上,使用低频凸阵探头足以应对大多数体型。

操作时如何保证测量标准?

★ 答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被要求憋尿,使膀胱适度充盈以推开肠道,提供“声窗”。测量时,我们使用凸阵探头,在直肠的纵切面和横切面上分别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当然,两位评估者的事前标准化培训也至关重要。

超声医生是否知道患者的病情?这会影响结果吗?

★ 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在我们的研究中,为了模拟真实世界,操作者可能无法完全“盲法”,这是我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因此,我们下一步正是要开展多中心研究,让不同背景、不同医院的医生用统一标准进行验证,以确保这一方法的普适性。

小结

“我们的目标并非让IUS完全取代肠镜,”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在总结时表示,“但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手中又一把利剑——尤其是当它与患者的症状和粪便钙卫蛋白三者结论一致时,我们能更有信心避免那些重复的昂贵的肠镜检查。”

目前,Francesco Calabrese教授团队正积极筹备多中心验证研究,旨在确认5.5毫米这一阈值在不同人群与操作环境下的普适性,并进一步探索肠壁厚度需要减少多少,才能被界定为治疗有效。

专家点评

这项研究聚焦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即无创的经腹超声(TAUS)是否可替代侵入性的肠镜检查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炎症情况。研究者在常规门诊评估过程中,于一个月内为患者完善了TAUS和结肠镜检查,期间保持治疗方案不变,并由两位医生独立评估以确保结果可靠。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患者中,经腹可以完全看清直肠,并且不同内镜活动度患者的直肠壁厚度(RWT)出现显著差异。

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当阈值设定在5.5毫米时,肠道超声(IUS)判断内镜下活动性的准确度(AUC)为0.756,判断组织学活动的AUC更是达到了0.804。这说明,直肠超声的诊断效能可与粪钙卫蛋白媲美,甚至略优,且远优于CRP。故研究者提出应该重视IUS在直肠段的价值。该研究为今后临床中如何无创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炎症提出了一个较好的新方法。尽管如此,我们中国医生应该认识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局部治疗(如栓剂或灌肠剂使用),患者直肠炎症明显缓解时,其他肠段如乙状结肠、降结肠等炎症可能还较明显。所以,如何精准评估或解读经腹超声评估患者直肠结果还需要我们特别谨慎处理。

专家简介张虎博士(剑桥大学)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华西医院炎症性肠病(IBD)中心副主任(兼执行主任)

四川大学教育部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

IBD实验室副主任

华西天府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亚洲克罗恩及结肠炎组织(AOCC)流行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吴阶平基金会

IBD联盟常委

中华医学会IBD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教育部、省科技厅、华西医院院级项目多项。发表

SCI论文60余篇。其中一作及通讯约30余篇(包括Gastroenterology, AJG, JCC等),ESI高被引论文2篇。目前已经是30多本国际SCI医学期刊如NEJM, AJG, IBD的特邀审稿者,多本SCI期刊编委,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主编助理

荷兰健康研究与发展组织、哈萨克斯坦科学和技术评审中心基金申请项目的国际评审专家、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评审专家

参考文献:

[1]Zhao M, Gönczi L, Lakatos PL, Burisch J. The Burde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Europe in 2020. J Crohns Colitis. 2021 Sep 25;15(9):1573-1587.

[2]Kaplan GG, Windsor JW. The four epidemiological stages in the global evolu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Jan;18(1):56-66.

[3]Chavannes M, Dolinger MT, Cohen-Mekelburg S, Abraham B. AGA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on the Role of Intestinal Ultrasound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mmentary.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Sep;22(9):1790-1795.e1. doi: 10.1016/j.cgh.2024.04.039. Epub 2024 Jul 10. PMID: 39001773.

医学界消化肝病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