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超30%。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占比为13.8%-22.4%。而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11.7%、治疗率10.1%、控制率4.8%[2]。
转自:华大基因
近年来,腰围持续增长;
腹部超声多次报告内脏脂肪偏高;
空腹血糖虽未达糖尿病阈值,却已出现胰岛素抵抗或糖耐量减弱……
这些现象在提示,你的甘油三酯代谢可能出现异常。
心血管健康的危险因素
甘油三酯是人体血液里的脂肪,也是“油”的学名。日常生活中摄入的植物油、动物油均属于甘油三酯[1]。
长期能量过剩与运动不足,可能会让这桶“油”越积越多,心血管风险也随之增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超30%。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占比为13.8%-22.4%。而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11.7%、治疗率10.1%、控制率4.8%[2]。
与高血压等慢病相比,血脂异常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高甘油三酯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特别是在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甘油三酯升高与动脉硬化、心脏病发作、卒中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3]。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Omega-3系列脂肪酸,是干预高甘油三酯的重要手段[4]。
鱼油富含Omega-3(EPA/DHA),在规范剂量与足够疗程下可降低甘油三酯。
有网友提问,甘油三脂水平高,吃两粒鱼油调节一下,是不是就好了?
鱼油是“万能降脂剂”吗?
一项发表在营养学权威期刊NUTRIENTS上的研究发现,鱼油摄入量控制不当,甘油三酯水平可能不会下降[5]。
图源:NUTRIENTS
研究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截止2024年6月发表的2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成人代谢综合征或其组成部分受试者约1950人。
比较海洋源Omega-3补充剂(EPA/DHA)与安慰剂进行对照,关注甘油三酯、HDL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压、腰围及相关指标如LDL胆固醇等变化。
将Omega-3剂量分为低剂量(2000mg/day),按持续时间分为短期(≤8周)、中期(8-12周)和长期(>12周)。
结果显示,高剂量Omega-3组中,短期和长期干预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约50.87 mg/dL和56.78 mg/dL(p中剂量组中期和长期干预也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分别约24.93 mg/dL和31.84 mg/dL,低剂量组无明显效果。
简单来说,海洋源Omega-3补充剂能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效果受剂量和疗程长短影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源Omega-3的高剂量补充在短期和长期均有效,而中期效果相对较弱。
如何精准调节甘油三酯水平?
甘油三酯的控制不只看一个数字。
在临床上,医生会综合评估腰围、内脏脂肪、血压、血糖、尿酸、肝肾功能、非HDL-C/ApoB等多指标,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总体风险与代谢综合征状态。
知识补充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壁长期被“坏颗粒”刺激后,出现脂质沉积并被机体“补丁”加固,久而久之形成的斑块。“坏颗粒”主要是带有ApoB的脂蛋白,如 LDL、VLDL等。
代谢综合征是心脏代谢异常的综合体现,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高血糖等,这些因素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
控制甘油三酯可从饮食、生活方式等着手:
少摄入高热量食物,控制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
少吃精致碳水,多吃粗粮;
少吃红肉、加工肉等富含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肉类,适当补充优质脂肪;
规律运动可加速甘油三酯分解,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每周3-5次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患有糖尿病、甲减,存在胰岛素抵抗、肾功能降低等问题的人,很可能出现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要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
对于希望精准调节甘油三酯水平的人群,除了要关注以上方面,更关键的是先了解个体情况,再决定“补多少、补多久”。
华大基因甘油三酯精准干预十联检,采用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LC-MS/MS) ,检测人体与甘油三酯干预及心血管风险明确相关的10个不饱和脂肪酸靶标。
产品不仅可以指导甘油三酯水平异常的人群精准调节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比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评估受检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提供不饱和脂肪酸的干预建议。
未来,华大基因基于自主可控的平台,持续提升高性能质谱能力,构建“检测—分层—干预”的闭环体系。推动慢病管理从“普遍补充”走向“精准干预”。让每一次干预都基于指标、每一次用药都有证可循、每一次随访都看得见变化。
参考资料:(滚动查看)
[1]避开4种饮食,就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https://mp.weixin.qq.com/s/AEJddD1Sg7rfjRxJhpQvcA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5,40(6):521-559.
[3]Xia Q, Chen Y, Yu Z,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yslipidemia in Chinese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3, 10: 1186330.
[4]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工作组.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621-633.
[5]Basirat, A.; Merino-Torres, J.F. Marine-Based Omega-3 Fatty Acid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ents 2025, 17, 3279.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