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汇南北艺术气象,“铜”赴千年文明之旅。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文物工作精神,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推出《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博物院暨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晚期铜器联展》,这是石湘
融汇南北艺术气象,“铜”赴千年文明之旅。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文物工作精神,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推出《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博物院暨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晚期铜器联展》,这是石湘两地晚期铜器艺术首次联袂亮相,汇聚两馆精品约190件(套),有礼器、造像和文房雅玩等,器类繁多,气韵生动,南北交融,生动阐释晚期铜器艺术所承载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引领观众穿越千年,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铜器的辉煌历史通常聚焦于商周时期,而本次展览的时间线向后延伸,聚焦于宋、元、明、清四个重要朝代,时间跨度逾千年,系统展现这一时期铜器艺术在造型、装饰及工艺上的创新,还深入探讨其文化与社会功能的变迁。不仅为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也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中国铜器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塑”,以及中国古代工艺“法古而不泥古”的传承创新与审美追求。
展览从“礼器-造像-生活”三重维度展开文明对话,礼器庄重古朴,宗教造像神韵庄严,生活器物精工逐艺,铜器艺术发展的千年画卷徐徐铺陈。第一单元·循古从礼——庄重的神坛礼器。作为展览核心单元,礼器部分涵盖供器、酒水器、食器、乐器等六大类,呈现铜器在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的神圣地位;第二单·元和而不同——兴盛的宗教造像。聚焦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造像,展现铜像艺术的多元题材与精神内涵;第三单元·精工逐艺——精致的把玩摆件。涵盖香具、文具、动物形器等,呈现铜器从庙堂到书斋的“生活艺术化”转向。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传承的依托,博物馆作为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主体,不仅是文物守护者、传承者,更是文化传播者、创新者。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更是明确指出:新时代文物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22字工作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好新时期文物工作精神,如何有效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石家庄市博物馆一直在探索,除了原创展、交流展,还立足于馆藏实际,积极寻求馆际协作新的融合点与切入点,拓宽办展新路径。
自今年年初以来,经与湖南博物院多次协商,最终确定联合举办晚期铜器艺术展,这是石家庄市博物馆历史上首次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联合办展,也是石博迄今为止展出器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专题展览。石湘两地携手联动,美美与共,让南北铜器艺术在这里汇聚融合、交相辉映,不仅有利于深化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文化遗产的共享与资源整合,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交融共生。
来源:走遍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