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生在塔山瑶族乡的贫苦农家,是党的教育扶贫政策,让我这个放牛娃得以保送师范,最终回到瑶乡执教,成长为衡阳市学科带头人。正因如此,我深知“忠诚于党,奉献教育”不只是一句誓言,而是融入血脉的使命。对乡村贫困孩子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梦想的引路人。
刚上完四节课,看到意兰的信,心中感慨万千,窗上的雾气模糊了夜色,却让十五年的记忆愈发清晰。
2009年,在常宁八中的讲台上,我遇见了一双特别的眼睛——清澈中带着倔强,执着里透着渴望。这个叫尹意兰的乡村女孩,让我想起了从前的自己。
我生在塔山瑶族乡的贫苦农家,是党的教育扶贫政策,让我这个放牛娃得以保送师范,最终回到瑶乡执教,成长为衡阳市学科带头人。正因如此,我深知“忠诚于党,奉献教育”不只是一句誓言,而是融入血脉的使命。对乡村贫困孩子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梦想的引路人。
在我的物理课上,公式定律从来不是全部。我用杠杆原理教他们如何撬动人生的困境,用光的折射让他们学会看待挫折的视角。因为我知道,对这些孩子而言,知识不仅要改变分数,更要改变命运。
意兰同学总是记得最认真的笔记,提出最深刻的问题。课后,她常来办公室,问的不只是物理题:“老师,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吗?”她眼里的光,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
这些年,我见证了她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2010年考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7年站上小学讲台,之后考入北师大攻读硕士,如今又将赴云南大学攻读博士。但最让我欣慰的,不是这些耀眼成绩,而是她在留言中写下的那句话:“老师,正是因为您的言传身教,我才决心成为像您这样的老师。”
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曾经有人为我点亮前行的灯,如今我站在这里,为更多孩子点亮希望。而意兰,已经稳稳接过了这支火炬。
十五年了,我从青丝到白发,却从未像现在这样确信:教育的种子一旦播下,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终将汇成璀璨星海。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在不远的地方,还有无数个“意兰”在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那盏灯——那盏照亮一生幸福的路灯。
来源:鑫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