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长辈开始变得“有点不一样”:明明刚吃过饭,却想不起吃了什么;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那个词;出门散步,竟忘了回家的路……很多人把这些表现归咎于“老了,记性差了”,却不知道,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AD)发出的早期信号。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长辈开始变得“有点不一样”:明明刚吃过饭,却想不起吃了什么;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那个词;出门散步,竟忘了回家的路……很多人把这些表现归咎于“老了,记性差了”,却不知道,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AD)发出的早期信号。
别把“老糊涂”当自然衰老
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者约17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还在持续上升。
很多人对AD的印象还停留在“连亲人都认不出”的晚期阶段,殊不知,疾病的蛛丝马迹早在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就已悄然出现。如果能及早识别,就能为干预和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五大早期征兆,千万别忽视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以下行为,请提高警觉:
近事遗忘严重刚发生的事转眼就忘,比如吃完午饭就想不起吃了什么,经常找不着钥匙、手机,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
语言表达困难常用词汇突然“卡壳”,表达时词不达意,只能说“那个…那个…”,让人听得费力。
执行能力下降做家务时频频出错:洗衣机空转没放衣服、穿衣顺序混乱、做饭漏步骤或重复放盐。
时空感知混乱容易在熟悉的地方迷路,记不清日期、季节,甚至分不清清晨和傍晚。
判断力明显减退比如把变质的食物往嘴里送,红灯亮时仍要过马路,对危险缺乏认知。
这些表现如果被简单归为“年纪大了”,很可能错过最佳干预窗口,导致病情快速进展。
早期诊断:从“推测”到“看见”病理
过去,AD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问诊、神经心理量表(如MMSE/MoCA)、头颅MRI/CT等。但这些方法主观性强,且往往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能确诊,难以实现早期干预。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看见”疾病的根源。Aβ-PET显像成为一种重要的精准诊断手段。它通过注射特异性示踪剂(如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在PET/CT或PET/MRI扫描下,直接显示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分布情况。
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核心的病理特征,这一过程甚至在症状出现前15~20年就已开始。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作为一种国内已获批的显像剂,能够高精度、无创地可视化Aβ斑块,帮助医生在早期阶段识别AD病理,为后续干预提供关键依据。
早发现、早干预,守护记忆的尊严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命运,而是一种可防、可干预的疾病。我们既要学会识别那些被忽略的早期信号,也要善用现代医学的工具,实现“早诊断、早管理”。
如果你发现家人有上述异常行为,请不要轻易归因于“自然衰老”,建议尽早前往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进行评估。记忆也许会随时间褪色,但通过科学的手段,我们依然可以为其留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
来源:掌上医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