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口中的“年轻人”,如今也成了被称作“大龄青年”的群体。朋友圈里的结婚照越来越多,体检报告也开始频繁提到“脂肪肝”“熬夜猝死风险”,而生活的重担也不再只是房贷车贷,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压力。
不知不觉,90后一代已经开始步入三十岁的门槛。
曾经口中的“年轻人”,如今也成了被称作“大龄青年”的群体。朋友圈里的结婚照越来越多,体检报告也开始频繁提到“脂肪肝”“熬夜猝死风险”,而生活的重担也不再只是房贷车贷,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压力。
可偏偏,仍有一些90后,眼看要奔三,却还沉迷在一些令人唏嘘的东西里。
不是别人瞧不起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早就活成了最怕的那种“没出息”的样子。
以下这四样东西,是很多即将奔三的人都该警惕的“沉迷陷阱”。
刷视频、看八卦、蹲直播间抢福袋……很多人一上厕所半小时起步,睡前一定要刷到眼干才肯睡。
你以为你在放松,其实是在用最低级的娱乐方式,逃避最严肃的人生问题。
年轻时候还能说“我还小,有大把时间挥霍”,可到了三十岁,还天天刷段子、追网红,毫无节制,就不是放松,而是逃避现实的麻醉剂。
你沉迷的那几分钟里,别人已经完成了一组计划、学完了一节课、做好了一个副业项目。
最可怕的不是你落后了,而是你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原地踏步。
不是说不能玩游戏,而是当游戏成了你生活的重心,那它就开始吞噬你原本该有的热情和未来。
很多奔三的90后,白天上班划水,晚上开黑到凌晨,嘴上喊着“缓解压力”,实则活在逃避责任的虚拟世界里。
曾经你说“玩几年游戏再说”,现在一晃十年过去,还是打着相同的副本,换着新的皮肤,而现实里的你,工资没涨,目标没变,生活一团糟。
游戏能让你赢得成就感,但现实不会因为你打赢了王者排位,就少给你还一分房贷。
真正成熟的人,知道适可而止。
三十岁,很多人早该有储蓄、有规划、有稳定的资产积累。
但偏偏有些90后,依然沉迷消费主义。
看直播剁手、信用卡刷爆、花呗借呗全用光,还美其名曰“该花就花”、“及时行乐”。
这种看似“酷”的人生态度,其实是最廉价的自我安慰。
真正潇洒的人,从来不是月光族,而是那些花钱有底气、赚钱有本事的人。
一个月薪八千却背着四五万账单的人,不是活得精致,是活得窒息。
三十岁了,别再靠消费来证明自己活得有品位,真正的底气,是有能力、有积蓄、有选择权。
“我真的很努力啊!”
“我每天都在加班。”
“我也很焦虑,也不想这样……”
但当你仔细问问他们:你今年完成了什么目标?你有哪些成长?有没有新的技能?跳槽了吗?财务自由了一点点吗?
他们往往沉默。
很多人陷入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每天很忙,但没有重点;做了很多事,但没有方向;看了很多道理,但依然混乱。
他们喜欢伪装努力的样子,享受“很辛苦”的标签,却不去思考结果。
时间久了,别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再为你的“假忙碌”买单。
三十岁了,努力不是喊口号,是要有结果、有质变。
奔三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却是一个分水岭。
有人开始稳步上升,有人却原地打转;
有人懂得清醒规划人生,有人还在幻想着“以后会变好”。
那些沉迷在短视频、游戏、消费主义和伪努力里的人,不仅被人瞧不起,更是对自己最深的辜负。
真正成熟的人生,是清醒、是自律、是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三十岁之后的你,真的没时间继续沉迷了。
愿你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不妥协、不放弃。
来源:格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