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的四大支柱: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数据仓库、主数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16:03 1

摘要:市场部和销售部报上来的“活跃用户数”永远对不上;想做个客户分析,却发现同一个客户在CRM系统里存了四条重复信息;业务部门急着要个数据看板,技术团队却说至少要排期一个月。

我以前在做数据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市场部和销售部报上来的“活跃用户数”永远对不上;想做个客户分析,却发现同一个客户在CRM系统里存了四条重复信息;业务部门急着要个数据看板,技术团队却说至少要排期一个月。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没有把数据管理做好,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核心数据混乱、数据响应速度慢。这些问题不解决,所谓的“数据驱动业务”根本无从谈起。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理清四个核心概念: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数据仓库和主数据。接下来,我就直接带你一步步弄懂这四大支柱分别管什么、怎么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配合。

相信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后,心里会有对数据管理一个整体的把握。

简单来说,数据治理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或工具,它是一套体系,一套关于数据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它回答了数据领域的核心问题:数据谁负责?数据质量怎么保证?数据安全怎么管?数据怎么被合规使用?

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数据是可信、安全、可用的

具体要怎么做呢?

比如在保证数据安全方面,这里我用到的是数据集成工具FineDataLink,它除了能接收各个不同源的数据,还能对数据进行权限设置,非授权人员是不能进行查阅数据的,只需要在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上进行授权即可,非常简单方便。我把链接放在这里了,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数据治理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明确权责: 指定谁拥有这份数据,谁负责维护它的质量。出了问题找谁,一目了然。保障质量: 建立数据质量的标准和检查机制,比如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唯一、及时。比如,客户表中的“性别”字段,不能一会儿是“男/女”,一会儿是“1/2”。加强安全与合规: 定义哪些是敏感数据,比如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等,谁可以访问,如何加密,如何脱敏,以满足像《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样的法规要求。统一认知: 建立业务词汇表,让全公司对同一个业务术语的理解是一致的,要避免出现如市场部和销售部说的“活跃用户数”定义不一致。

听着是不是很熟? 你们公司是不是经常出现数据报表对不上、同一个指标不同部门给出的数字不一样、找不到数据负责人、不敢用数据怕泄露的情况?这些都是数据治理缺位的典型表现。

所以,我一直强调,数据治理是基石。没有它,后面的所有东西都难以稳固。

数据仓库是一个大型的、中心化的存储系统,专门用来存储从各个业务系统,比如ERP、CRM、网站和APP等汇总过来的、经过清洗和转换的、历史的数据。它的设计目标不是为了处理日常交易,而是为了复杂的分析和回溯

数据仓库会定期从业务系统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新、整理,然后送到数据仓库统一存放,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按主题分类,方便数据分析师来查阅、研究历史规律。

数据仓库的核心作用是支持企业级的、历史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整合数据: 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数据汇集到一起,打破数据孤岛。支持复杂查询与分析: 它的结构,比如星型、雪花型,就是为高效的、多维度、大数据量的查询而设计的。你可以轻松地分析去年哪个区域的哪个产品线,在哪个季度的销售额最高?这类复杂问题。保存历史: 它会记录数据的变化,让你能够回溯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点,看当时的数据状态是怎样的。

你懂我意思吗? 数据仓库关注的是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它是商业智能和传统报表的主要数据来源。

但是,随着业务发展越来越快,前线部门经常抱怨:我想要一个数据服务,怎么等那么久?数据仓库虽然稳定,但响应业务变化的速度不够快。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靠数据中台了。

三、 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一个理念、一套组织架构和一系列技术组件的集合。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和能力,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封装成易于使用的服务,快速地提供给前台业务去使用,从而支撑业务的快速创新和响应。

举个例子:

一家电商公司有商城、生鲜、国际业务等多个前端团队。在没有数据中台时,每个团队都各自开发一套用户画像和商品推荐系统,重复建设且数据标准不一。后来,公司成立数据中台团队,将用户行为数据、商品数据等统一加工,封装成“用户偏好标签查询API”、“智能推荐算法服务”等标准化服务。现在,任何业务线想要上线一个新推荐功能,只需直接调用这些服务,几天就能完成,就不用再从零开始处理数据和开发算法了。

数据中台的核心作用是加速数据价值从后台到前台的转化过程,实现“数据赋能业务”。

提升效率: 避免每个业务部门都重复建设类似的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能力的复用。加速创新: 业务部门可以快速组合数据服务,试验新的业务场景,比如快速上线一个数据营销活动。能力下沉: 把复杂的数据技术能力,比如如实时计算、AI算法,封装成简单的服务,让业务人员也能轻松调用。

数据中台并不是要取代数据仓库,而是在数据仓库提供的“历史数据分析”能力之外,补充了更强调服务化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四、 主数据

主数据指的是企业核心业务实体中,那些需要跨部门、跨系统共享的、最基础、最关键、相对稳定的数据。比如客户、产品、员工、供应商等的关键信息。

主数据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创建并维护企业核心数据的单一视图,也就是“一份真实版本”。

保证一致性: 确保在销售系统、客服系统、财务系统里,同一个客户的编码、名称、基本信息是完全一致的。消除重复: 通过统一的规则,识别并合并重复的记录。支撑业务流程: 准确的客户主数据能支撑精准营销,准确的产品主数据能支撑正确的订单处理。

接下来我们把这四个概念放到一起,看看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用一个逻辑链条来串联一下:

首先,你需要建立规则。 这是数据治理,它规定了整个数据世界该怎么运行,这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前提。接着,你要管理好最重要的核心实体信息。 这就是主数据管理,它在数据治理的框架下,确保企业最核心的实体数据是干净、统一、可信的。然后,你要建设一个专门用于分析和回溯历史的系统。 这其实是数据仓库,它按照数据治理定的规矩,把清洗好的数据整合起来,存好,主要用于支撑传统的、偏向宏观和历史的分析。最后,你为了更高效地赋能业务,建立了一套服务化机制。也就是是数据中台,它同样在数据治理的规则下运作,它会利用数据仓库里已经整理好的数据,把数据变成各种可复用的服务,快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实时化需求。

所以,它们的关系是:

数据治理是基石和保障,贯穿于其他三者之中。主数据管理是数据治理的关键实践和突破口,它的成果为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台提供了高质量的核心数据源。数据仓库是面向历史的、稳定的“数据分析基地”。数据中台是面向未来的、敏捷的“数据服务工厂”,它构建在数据治理、主数据管理和数据仓库等基础能力之上。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很多企业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打好数据治理和主数据的基础,就直接去建数据中台或者数据仓库,结果发现里面的数据一团乱麻,根本无法信任和使用不说,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项目难以成功。

想要做好数据管理,必须要搞懂这些数据的底层逻辑,在这里分享一份《数据仓库建设解决方案》,里面包含了数据标准的规范、数据仓库的搭建、报表体系的建设等建设思路,可以帮你理清数据治理的思路。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总结

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是否对这四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说到底,这四个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体系。它们共同回答了企业数据管理的四个核心问题:规矩怎么定?核心身份怎么管?历史怎么分析?能力怎么复用?

其实数据管理根本不难,关键是要把这四个部分做好了,这样你就能深入理解为什么数据能指导业务驱动了。你说是不?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