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墨画卷铺展的浙江展区内,金华“两头乌”猪肉制成的火腿切片泛着油光,遂昌稻米封装成文创礼盒,智能设备正实时显示产品溯源信息——这不是简单的农产品陈列,而是产业链延伸催生的价值革命。从田间到展台,浙江用“技术串链、情感筑基”的实践,诠释着农户增收的底层逻辑
水墨画卷铺展的浙江展区内,金华“两头乌”猪肉制成的火腿切片泛着油光,遂昌稻米封装成文创礼盒,智能设备正实时显示产品溯源信息——这不是简单的农产品陈列,而是产业链延伸催生的价值革命。从田间到展台,浙江用“技术串链、情感筑基”的实践,诠释着农户增收的底层逻辑。
技术是链条延伸的“硬支撑”,在展区各处可见其身影。湖州南浔的展位前,每小时处理20万枚鸡蛋的智能分选设备引人驻足,通过“浙农码”溯源体系,普通鸡蛋变身溢价100%的“可生食鸡蛋”。隔壁的余杭抹茶展台更具说服力:低温研磨设备将传统茶叶转化为高附加值抹茶粉,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这些技术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源于浙江“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实践——到2027年,全省将建成1000家数字农业工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将达52%,技术正从展区走向田间,成为链条延伸的“发动机”。
链条上的每一环,都连着农户的生计与期盼。青田养殖户赖建兵的故事在展区循环播放:他从“小猪倌”成长为“猪司令”,不仅建成年产12.5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更带动周边乡镇年产值近3亿元。类似的图景在浙江随处可见:桐庐西庄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中药材,600亩基地年增村集体收入600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遂昌西畈乡的“生态稻米”通过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让农户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展区内签下的550万元意向订单背后,是无数农户稳定增收的底气。
最动人的变革,藏在“土产变特产”的细节里。金华“两头乌”产业链堪称典范:上游建保种场,中游搞数字化养殖,下游开发30余种深加工产品,末端打造文旅牧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彻底告别“养猪只卖肉”的旧模式,12亿元产值带动42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超百万。绍兴黄酒展台推出的黄酒拿铁、衢州鱼子酱的全球订单,更展现了产业链的跨界活力。这些变化印证着浙江“四链协同”的成效——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2023年浙江名优土特产平均溢价率已达25%。
展会落幕时,温岭西瓜、嵊州香榧等展品已销售一空,而产业链延伸的故事仍在继续。从“卖原粮”到“卖品牌”,从分散种植到全链整合,浙江的实践证明:农业的价值不止于收成,链条的长度决定着收益的高度。当技术赋能产业,当利益联结农户,田野里生长的不仅是庄稼,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底气。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思考,相关案例素材均来源于公开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含含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