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3号,北京香山管理处在微博甩出一句“再等等”,直接把近十年最迟红叶期钉上热搜。
红叶还没红,朋友圈先炸了。
11月3号,北京香山管理处在微博甩出一句“再等等”,直接把近十年最迟红叶期钉上热搜。
我盯着手机,心里咯噔一下:连叶子都摆烂,这秋天还怎么按剧本走?
去年十月底,我挤在香山索道口,两小时挪了200米,前面小姐姐的奶茶从热冰到凉。
今年官方说“暖秋”,气温比往年高两度,叶子耍赖不变色,景区倒先学会“躺平”。
退票键一点,系统秒回“已售罄”,合着摆烂也能赚钱,服气。
更离谱的是,小红书把“推迟的红叶”炒成新流量。
露营商家连夜把文案改成“等红叶的空档,先围炉煮茶”,帐篷价翻三倍,照样一秒没。
我蹲评论区,看到一条“叶子没来,人先疯了”,点赞3万,真实到想哭。
气象局劝大家“秋燥防护”,可没人告诉情绪也会缺水。
心理热线数据摆在那儿:9到11月咨询量涨23%,一句“季节性抑郁”轻飘飘,背后全是熬夜刷手机等叶子红的我们。
哈佛说阳光波长能刺激血清素,可北京连晴三天就雾霾,波长穿不透,心情继续塌方。
我试着自救,周末冲去博物馆,想着千年秋色总不会放鸽子。
结果敦煌数字展预约爆满,队尾大爷吐槽:“看块屏也要抢,比挂号还难。
”
屏幕里黄沙漫漫,屏幕外小孩哭妈,我夹在中间,突然明白:原来大家不是想看展,是想找个人少的地方喘口气。
晚上回家,地铁口新贴一张“森林浴”海报,说落叶场景能让压力激素降17%。
我苦笑,园区里的银杏早被摇树大妈薅秃,娃们拿着叶子当钞票“买菜”,塑料味盖过松木香。
科学家算的是均值,我们过的是极值,谁也别安慰谁。
红叶终于红的那天,已经11月中旬。
我懒得去挤,站在阳台刷直播,无人机俯拍一片火红,弹幕齐刷“好治愈”。
主播喊“3、2、1”上链接,红叶标本钥匙扣,9块9包邮,月销10万+。
我低头看看楼下,保洁大叔正把刚落的银杏扫进垃圾袋,颜色金黄,却没人多看一眼。
那一刻我懂了:
秋天从没迟到,是我们在赶场。
叶子可以等,人不行;风景不焦虑,焦虑的是想拍照发圈的人。
等不来红叶没关系,别把自己也扫进垃圾袋就行。
来源:小妹排行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