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忆往昔,早在抗战时期,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部战时电台就设在大源镇蒋家村后面靠山的一处老台门内。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老台门便由政府落实给当地村民居住。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蒋家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忆往昔,早在抗战时期,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部战时电台就设在大源镇蒋家村后面靠山的一处老台门内。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老台门便由政府落实给当地村民居住。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蒋家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里的原住村民为改善居住环境,纷纷开始异地新建房屋。建党百年前夕,富阳区人民政府利用这几处闲置的百年老台门,创建了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
2021年,“九一八事变”90周年时,我曾进行过统计,研学中心馆藏珍贵的老报刊仅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献就有200余件,作为国家记忆,它们弥足珍贵。为揭露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讴歌中国各族人民同日寇进行顽强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我特别作了一个“勿忘历史,吾辈自强——日本侵华史料展”临展。当时展出的文献主要是报刊、文件等。这些资料主要由日本人编辑、印刷、出版,再现当时日本侵华的真实历史,再现“二战”期间日本入侵中国的罪恶行径。这些当年日军吹嘘“战果”的文献,今天都成为其侵华的罪证。
抗战文献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其保存状态用“濒危”形容并不为过。一方面,民国时期的报刊和书籍所用纸张生产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过渡时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为了改善纸张的性能,有时还会使用一些酸性添加剂,导致纸张酸性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文献且不说在过去的年代经历过怎样的颠沛流离,单纯在我手上就经历过从北京到东北又到江南这样一个运输过程,加上江南雨水频频,老台门也处于潮湿和漏雨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缺乏环保和防护措施。我曾撰写过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建议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好这些文献。目前,富阳宣传部门已拨付专项经费,让大量面临酸化毁灭风险的文献得到全部复制。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作为基层政协委员,我始终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文献的珍贵性,一定要抓紧收集和保护革命文献资料,以便为后人留下更加完整的全民族抗战记录。
现在,征集几十年前抗战时期的相关文献,要比征集其他文献难度大。只因这一时期的史料留存于世间的相对较少,又多藏于民间收藏家手中。为了更广泛地收集这一时期的史料和能够多一些“捡漏”,我甚至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的旧货市场,凡涉及自“九一八”以来日本侵华全过程的文献,均在收集的范围。其文献形式侧重报刊,兼及政府和各公共团体战时秘密军事报告、私人信札稿件日记、书籍、官方文书、各种抗日小册子、布告、宣言、传单、地图、照片等。此类文献若不及时收藏,会越来越少,而若加意保存,将来可供历史学者们研究参考。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与各地民间收藏家建立友好联系,从他们手中购得《解放》《中华》《群众》《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联共党史》《解放周刊》《抗敌画报》《抗建画刊》《抗卫报》《救国时报》《救亡日报》等珍贵资料。通过梳理编辑这些资料的内容,我还正式出版了4卷6册的《老报刊里的日本侵华实录》。
现存春江第一楼书院的许多民国文献,就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出版的1000多册书籍。这些文献按文艺、军事、哲学、古籍善本、地方人物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如郁达夫和富阳本土乡贤抗战时期的著作,由专柜收藏展示,成为该书院的一大特色。其他还包括文艺理论、诗歌、戏剧、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著、民间文艺、苏联文学和歌曲,如《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图》《敌寇暴行》《从九一八到七七》《日本对华最近野心之暴露》《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等珍贵书籍。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抗战文献,真实地展现了抗战14年间中国出版界的情况,是历史的物证。许多相关文献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充分体现了这些抗战文献的珍贵价值。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