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电子行业再起波澜!无人机巨头大疆、全景相机领军者影石创新、扫地机器人黑马追觅,正上演一场跨界混战。这场争夺不仅关乎终端市场,更将核心光学供应商推至风口浪尖——是机遇,还是陷阱?
消费电子行业再起波澜!无人机巨头大疆、全景相机领军者影石创新、扫地机器人黑马追觅,正上演一场跨界混战。这场争夺不仅关乎终端市场,更将核心光学供应商推至风口浪尖——是机遇,还是陷阱?
据潮电智库从产业链处获悉,大疆、影石、追觅的项目招标书中均包含严格排他条款。选择与大疆合作,可能意味着失去影石创新订单;拥抱追觅,或面临被大疆排除在供应链体系外的风险。这种“非此即彼”的站队要求,让光学元件供应商陷入两难。
“这种排他性合作在消费电子行业日趋普遍。”知名科技分析师在近期报告中指出,“光学供应商需要权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市场布局。”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最新报告,我国光学镜头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但在高端镜头、算法芯片等环节仍依赖进口。随着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光学企业迎来技术升级窗口期。
大疆:从天空到地面的双线作战
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80%的大疆,今年7月正式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推出ROMO系列产品,售价4699-6799元。同时发布首代全景运动相机Osmo360,直接对标影石旗舰产品。
尽管有消费者评价ROMO“路径规划智能”,但京东平台数据显示,该产品在边角清洁方面评分为3.8分。业界认为,大疆凭借品牌影响力与渠道优势,仍将对专业扫地机器人品牌构成威胁。
影石创新:守城与突围
在全景相机领域连续六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影石创新,今年7月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采用双鱼眼镜头与AI拼接算法。面对大疆入局,影石立即将旗舰产品X5降价500元应对。
创始人刘靖康坦言:“五年前我们就预判大疆会进入全景相机领域。”2024年上半年,影石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0.35%,达5.62亿元,净利润增长却仅为0.25%。这种“重研发”策略能否守住阵地,尚待市场检验。
追觅:技术基因赋能新领域
8月20日,追觅确认进军无人机市场。创始人俞浩为全球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团队核心来自清华大学“天空工场”。追觅采取差异化路线,初期选择贴牌模式,后续转向技术自研。
“我们的三维空间感知、动态避障和高速数字马达技术,可直接迁移至无人机系统。”追觅科技发言人表示。三年前,追觅已投资孵化追梦空天科技,其吨级无人eVTOL即将量产。
行业机构分析指出,无人机、手持影像设备与扫地机器人三大应用领域对摄像头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发布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攀升至5000亿元。全球无人机摄像头需求将超5000万颗,多摄趋势明显,从当前1-3颗向4颗及以上升级。AI图像识别、多光谱成像成为技术重点。
手持影像设备
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表明,手持类智能影像设备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为364.7亿元,到2027年,其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592亿元。虽然单机搭载摄像头数量稳定在2颗,但全球年出货量超5000万台,创造亿级摄像头市场需求。该领域毛利率超50%,吸引众多光学企业布局。
扫地机器人
国际数据公司(IDC)作出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3210万台,与上一年相比增长28.2%;直至2028年,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视觉系统从单目向双目升级,2025年摄像头需求预计突破6000万颗。500万像素配置存在较大升级空间,算法优化成为竞争关键。
科技大V在专栏中写道:“光学供应链正经历价值重塑。相比利润微薄的手机镜头,IoT新业务为供应商提供更高溢价空间。”
面对三强争霸,光学供应商不仅需考量订单规模,更要评估技术路线与长期合作潜力。大疆拥有绝对体量优势,影石在全景技术方面积累深厚,追觅则具备独特的技术迁移能力。
“供应商选择关乎未来五年行业地位。”潮电智库在最新行业报告中强调,“除了这三家企业,华为、小米等大厂也加强对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考核。”
跨界混战刚刚开始,光学供应链的站队抉择,将成为影响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供应商们需要更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技术应变能力。
来源:睿智明镜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