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和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让我深思的话:我们不怕竞争对手推出新品,就怕自己陷入只知开拓,不懂深耕的循环。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
最近和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让我深思的话:我们不怕竞争对手推出新品,就怕自己陷入只知开拓,不懂深耕的循环。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
有人凭借一款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却因后续乏力而逐渐沉寂;
有人不断追逐新机会,却发现每个项目都做不深、做不透;
还有人固守原有业务,等到想转型时已无力回天。
这让我想起一个被众多成功企业验证的“721法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关于“如何分配资源”的启发。
70%精力:把核心产品做得更厚实
你的主力产品,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它不必时时被人看见,却决定了整棵树能否屹立不倒。投入70%的资源,不是保守,而是智慧。这意味着:
1,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让老客户更愿意留下;
2,改进生产工艺,在细节处建立竞争壁垒;
3,深耕产品,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得更顺畅。
这不是“守旧”,而是在动荡市场中建立确定性。当别人追逐一个又一个风口时,你把基础打牢,反而成了最稳妥的前进。
20%精力:在熟悉的土壤里播种新苗
创新不一定要推翻重来。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延伸,往往比从零开始更稳健。
这20%的投入,关注的是:
1,客户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2,现有技术能否应用到新的场景;
3,如何让好产品变得更好,而非简单地替换。
就像种地,在同一片土地上轮作套种,既保持了土壤活力,又收获了新作物。这种创新是可持续的,因为它建立在你的核心能力之上。
10%精力:为未来预留一扇窗
完全埋头当下,会失去方向感;过度关注未来,又会脚下踏空。那10%的投入,是你保持敏锐的“触角”:
1,关注行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2,思考三年后市场可能需要什么;
3,尝试一些小规模的实验和探索。
这部分的投入产出比可能短期内看不出来,但它能确保当变革真的来临时,你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这三个部分不是割裂的:
深耕主力产品时发现的客户痛点,可能成为创新的灵感;
布局未来时获得的洞察,又能反哺现有产品的优化。
最理想的状态是:
核心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创新业务带来增长动力,未来布局指明前进方向。三者形成良性循环,让企业,也让个人能够持续成长,而不是大起大落。
资源的分配方式,暴露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急着寻找“下一个爆款”的背后,可能是对“当前产品不够好”的焦虑;而完全不敢尝试新事物,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找到那个平衡点,既不盲目追逐,也不固步自封,这或许是“721法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深耕让你站稳,创新让你走远,布局让你看清方向。这三者共同作用,才能让我们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既活得踏实,又走得长远。
来源:阿莉说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