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城区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举办“5·18我亮宝——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云端亮宝活动,联动区域内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挖馆内抗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大家讲述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让这些承载着抗
国际博物馆日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以彰显,让历史记忆得以传承。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城区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举办“5·18我亮宝——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云端亮宝活动,联动区域内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挖馆内抗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大家讲述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让这些承载着抗战记忆的文物,通过“云端”走进千家万户,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今天,让我们走进东城,追忆峥嵘,一起聆听——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馆内设有“邮票展厅”“邮政展厅”“特展厅”和“珍宝馆”,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邮政史和140多年的中国邮票发行历史及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国邮票。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博物馆是“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寸邮票,铭记历史风云。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推出的抗战主题邮票,每一枚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抗战时期的重要事件、英雄人物,从邮票的图案、文字中,人们得以窥见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受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一枚枚邮票,宛如穿越时空的信使,将抗战精神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讲解员 任萌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保管宣教部馆员,从事邮政、邮票历史研究及宣传工作。工作十余年间,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多次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有关编辑、媒体宣传、策展方面的培训,撰写论文、通讯、专访等数十篇。在展览、学术、宣教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前身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启用,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车站。博物馆是一幢白色灰色夹杂的欧式建筑,有钟楼有弧顶,是中国铁道发展史的百年见证。自开放以来,正阳门展馆始终牢记和践行展示中国铁路发展历史、传承和弘扬铁路文化的崇高使命,自觉担负和履行文物征集、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及科普教育等基本职责,成为展示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现代化建设成就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窗口。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的馆藏文物,诉说着铁路战线的抗战传奇。铁路在抗战时期是重要的运输生命线,承载着物资运输、人员转移等关键任务。馆内陈列的文物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各条战线共同奋斗的结果,激励着新时代的干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奋勇拼搏。
讲解员 左什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馆员,累计接待观众超过800批次,近6万人,广受观众好评。荣获2017年北京科普讲解大赛“十佳科普使者”、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025年首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等奖项。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国侨联直属事业单位,是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套)。1960年,著名爱国侨领、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先生倡议在首都北京兴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博物馆于2011年9月奠基建设,2014年10月落成。作为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宗旨,广泛深入开展华侨文物征集与保护工作,重视挖掘阐释华侨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各类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2019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场所,2022年入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3年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基地,2024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展品,展现了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支援抗战的赤子情怀。华侨们虽身处异国他乡,却始终与祖国命运相连。他们积极捐款捐物,甚至亲自回国投身抗战。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华侨们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诠释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们在云端就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山海的爱国深情。
讲解员 刘峻奇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助理馆员,从事讲解、志愿者管理及观众服务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加强侨史研究、钻研业务知识,多次参加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讲解艺术、观众服务专业培训,在观众服务质量提升、志愿者梯队培养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考,取得较好成绩。
中国法院博物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全国性行业博物馆,2016年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中国法院博物馆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司法文化、宣传展示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历史经验、加强司法文物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利用、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文化需求为使命,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成为东城区青少年法治学院成员单位。
在中国法院博物馆的展柜中,抗战时期的司法档案、判决书与审判文书,记录着特殊年代里法律对正义的坚守。这些文物无声诉说着,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国司法战线依然以法律为盾,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社会良知。它们激励着新时代的法治工作者赓续精神血脉,用法治力量守护公平正义,为民族复兴筑牢法治根基。
讲解员 李爱伦
中国法院博物馆工作人员,从事日常讲解服务及文稿起草工作。该同志参与讲解接待数百场,出色完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等团体参观接待任务,受到观众一致好评。2023、2024年连续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岗位能手”称号。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北大二院旧址曾汇聚无数青年学子,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抗战爆发后,从这里走出的青年们奔赴全国各地,或投身前线浴血奋战,或深入敌后组织民众,将青春热血化作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时代华章。
讲解员 张浩男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讲解员,先后于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担任政务讲解工作。2023年获得首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称号,具备丰富讲解经验,多次圆满完成重要接待任务。
老舍纪念馆
1950年初,老舍先生买下位于现北京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小四合院,在这里生活了16年,写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部作品。1984年,老舍故居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老舍纪念馆在老舍故居基础上建成并对外开放。老舍纪念馆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2008年3月起,老舍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2020年5月起实行预约参观。建馆以来,老舍纪念馆以保护故居和藏品、征集和研究藏品资料、举办临时展览活动、广泛开展社会教育等为基本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老舍生平与创作成就”这个主题开展工作。现有馆藏文物1550件,其中珍贵文物184件。(温馨提示:老舍纪念馆目前闭馆中,开馆时间敬请关注“老舍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抗战爆发后,老舍先生毅然放下个人创作,全身心投入抗日文艺运动,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剑北篇》《残雾》等作品为号角,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他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里,是对侵略者的愤怒控诉,更是对民族觉醒的深情呼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不仅展现了一位文人的家国担当,更诠释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以文化为武器、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崇高气节,激励着当代人以文字为炬,照亮时代前行的道路。
讲解员 何婷
老舍纪念馆主讲人,副研究馆员,2005年起在老舍纪念馆工作,2010年起负责老舍纪念馆整体业务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名人生平及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发表论文《老舍前期作品与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研究》等,有合著《老舍画传》等出版。
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之一。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力地促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造就了一批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探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先进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在其中起过关键作用。因此和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双子星。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复兴教科书》《抗战丛书》《学生文库》《百衲本二十四史》等系列书籍,成为文化抗战的主阵地。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工作者们坚守岗位,通过出版抗战书籍、刊物等方式,传播抗战思想,凝聚民族精神。这些文献资料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抗战时期文化抗战的有力证明,激励着当代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讲解员 李志萍
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讲解员、涵芬楼书店总经理助理。自涵芬楼书店成立以来连续近二十年参加北京书市,参与“走进涵芬楼”系列讲座活动上千场,多次荣获商务印书馆和涵芬楼书店“优秀员工”称号。
此次“云端亮宝”活动,借助“北京东城”新媒体矩阵平台及各相关单位官方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便捷地了解到这些珍贵的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承载着抗战精神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鲜活的教材。它们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来源:北京东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