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地区国民党近期的人事调整中,郑丽文以明确承认“九二共识”的姿态脱颖而出,相较于其他遮遮掩掩、回避核心议题的候选人,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明确性直接影响着两岸交流的顺畅度,郑丽文的表态至少为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上找
别抱幻想!国民党换帅郑丽文难破局,统一终要靠大陆硬实力!
台湾地区国民党近期的人事调整中,郑丽文以明确承认“九二共识”的姿态脱颖而出,相较于其他遮遮掩掩、回避核心议题的候选人,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明确性直接影响着两岸交流的顺畅度,郑丽文的表态至少为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上找回了些许清晰的立场。但理性审视台湾的政治生态与国民党的自身困境,这场换帅难以带来根本性改变,对其推动两岸统一的可能性,我们仍需保持冷静,不宜抱过高期望。
第一、青年认同断层,民进党当局搞的“台独史观”种下的认知困局。
民进党当局多年来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与“台独史观”渗透,已在台湾年轻一代中造成了严重的认知偏差,这成为国民党乃至两岸统一进程中最棘手的障碍之一。在教育领域,民进党通过篡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将中国历史归为“外国史”,刻意淡化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同时夸大“本土叙事”,构建所谓台湾独立文化实体的假象。课堂之外,各类文化活动、课外教材乃至影视作品,都成为“台独”思想传播的载体,持续向青少年灌输“去中国化”理念。
在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扭曲的认知进一步固化。年轻群体长期接触经过筛选的片面信息,对祖国大陆的发展现状、两岸的历史联系缺乏客观认知,不仅难以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更对“统一”议题充满抵触。国民党长期在青年群体中缺乏有效影响力,既未能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未能打造贴合年轻一代的传播渠道,即便郑丽文上台,短期内也难以扭转这种认知断层的局面。没有青年群体的认同基础,任何推动两岸融合的努力都将举步维艰。
第二、内斗积弊难除,“内战内行”的历史魔咒,最终要选赢是难的。
“内斗内行,外战外行”早已成为国民党挥之不去的标签,这一积弊不仅让其在与民进党的竞争中屡屡受挫,更让其陷入多次“濒临灭灯”的困境。从过往的选举检讨报告中可见一斑,国民党自身也承认“党内矛盾不团结”是败选的核心原因之一,内部权力斗争不断消耗着政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与此同时,面对民进党的舆论攻击与选举策略,国民党往往应对乏力,在网络舆论场长期处于被动,难以有效传递自身理念,甚至多次被对手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而无力反驳。
这种长期形成的政治惯性,并非一次人事调整就能打破。郑丽文上台后,首要面对的或许不是如何对抗民进党,而是如何平衡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利益,凝聚党内共识。历史经验证明,当一个政党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内部博弈上,便很难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更无法在两岸关系等核心议题上展现出坚定的执行力。在民进党依旧掌控岛内部分舆论与行政资源的情况下,国民党的内耗只会使其继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成为推动统一进程的可靠力量。
第三、虽然承认九二共识,但是真喊统一论述缺位,存在不敢越雷池的政治局限。
如果说承认“九二共识”是国民党这次的明牌了,但是统一成为其不敢触碰的“雷区”。在当前台湾的政治氛围下,国民党即便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却鲜有头面人物敢公开喊出“统一”口号。这种论述上的怯懦,本质上是对“台独”势力舆论攻击的妥协,也是其缺乏坚定政治信念的体现。“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而实现国家统一正是这一原则的最终归宿,回避“统一”议题,实则是对“九二共识”精神的片面解读。
国民党的这种政治局限,根源在于其试图在“维持现状”与“两岸和平”之间寻求投机平衡,既想争取支持两岸交流的选民,又不敢得罪被“台独”思想影响的群体。但这种模糊的立场,只会让其在选民心中失去辨识度,也无法真正推动两岸关系向统一方向迈进。相较于祖国大陆在统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与明确规划,国民党在“统一”议题上的沉默与回避,充分说明其难以承担起推动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
总体上 统一大业,终要靠大陆自身硬实力。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不能依赖于岛内政党的摇摆不定,而必须依靠祖国大陆不断增强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唯有大陆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才是破解各种分裂图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根本保障,这一底色从未改变,也终将支撑我们迎来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最终胜利。
来源:中立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