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聊这变化,得先说说曾经的“顶流”为啥失宠。北面的冲锋衣,前两年几乎是“城市户外风”的代名词,尤其春秋季节,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件。可问题就出在“人手一件”——在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时尚之都,撞衫就像在陆家嘴穿同款奶茶杯,尴尬得脚趾抠地。更关键的是,北面的设计偏年轻
最近在上海街头溜达,发现个特明显的变化——以前随便走两步就能撞见的北面、骆驼冲锋衣,现在竟少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始祖鸟的低调logo和李宁的国潮设计,连阿姨们遛弯、年轻人上班都穿着,这冲锋衣圈的“改朝换代”,到底咋回事?
要聊这变化,得先说说曾经的“顶流”为啥失宠。北面的冲锋衣,前两年几乎是“城市户外风”的代名词,尤其春秋季节,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件。可问题就出在“人手一件”——在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时尚之都,撞衫就像在陆家嘴穿同款奶茶杯,尴尬得脚趾抠地。更关键的是,北面的设计偏年轻化,宽松短款、撞色拼接,30+的职场人穿它去谈合作,总觉得少了点稳重感。有次在静安寺看到俩穿北面的小姐姐互相打量,其中一个苦笑:“上周刚买的,今天就撞了,这钱花得冤!”
骆驼的情况更微妙。
这两年它靠“学生党友好”的标签火了,校园里几乎成了“第二校服”,但出了校门就变味了。前几天在徐家汇碰到位40岁左右的大姐试骆驼冲锋衣,店员夸“减龄”,她对着镜子皱眉:“和隔壁高中放学的小姑娘撞衫,这哪是减龄,是强行装嫩吧?”确实,骆驼的设计偏活泼,亮色拼接、大口袋设计,学生穿是青春,中年人穿就容易有“装小”的违和感。
北面骆驼退潮,接棒的始祖鸟和李宁,各有各的“杀手锏”。先说始祖鸟,懂行的都叫它“老钱风代表”,上海外滩金融街的精英们最爱穿——它家冲锋衣设计极简,黑灰棕为主色,没有花里胡哨的logo,只有胸口小小的“鸟标”,低调得像在说“我贵但我不说”。更绝的是功能性:防风防水就不说了,面料软得像摸云朵,爬山时不闷汗,上班时搭衬衫也不臃肿。有个在律所上班的朋友说:“以前穿羽绒服开会显拖沓,现在换始祖鸟,客户看了都觉得‘这律师专业又有品味’。”
李宁则走“接地气的高级”路线。它家冲锋衣主打轻量化,面料薄但保暖,南方春天的湿冷穿刚好;版型专门针对亚洲人设计,肩线收得刚好,小个子穿不显壮,微胖的人穿也不勒肉。最戳普通网友的是价格——一件基础款始祖鸟要四五千,李宁同款只要一千出头,防水性能还不输。在虹桥天地的李宁店里,试衣间排着队,有个宝妈边给老公挑衣服边说:“孩子上兴趣班要跑,我上班要挤地铁,李宁这冲锋衣防水防脏,洗十次都不变形,比北面划算多了!”
上海街头的冲锋衣“换血”,可不只是品牌更替这么简单。往深了看,是咱们的消费观念在“升级”——以前买衣服看“谁火买谁”,现在更在意“适不适合自己”。北面骆驼的“失宠”,本质是它们的定位和消费者需求脱节了;始祖鸟和李宁的“上位”,则是精准抓住了“个性化+功能性”的痛点。就像时尚博主@上海穿搭日记说的:“现在的上海人,穿衣服不是为了‘证明我跟得上潮流’,而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潮流’。”
这种变化,其实挺让人欣慰的。
它说明咱们不再被“品牌光环”绑架,开始用更理性的眼光选衣服——年轻人不再为了“网红款”咬牙买单,中年人也不用为了“装嫩”硬穿不合适的风格。就像在武康路遇到的退休教师王阿姨说的:“以前总觉得穿贵的才体面,现在穿始祖鸟,是因为它舒服又衬气质;买李宁,是因为支持国牌还实用。这衣服啊,穿得自在,才是真体面。”
走在上海的梧桐树下,看着穿始祖鸟的白领和穿李宁的宝妈擦肩而过,突然明白:时尚从来不是“谁火穿谁”,而是“穿谁像谁”。当我们不再为了跟风买衣服,而是为了“自己”买衣服时,这才是真正的“时尚自由”吧?
来源:为人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