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SMO | 汪旭教授:博度曲妥珠单抗获批!Ⅲ期研究结果亮相柏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迎来中国新方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21:25 2

摘要:中国原创ADC迎来高光时刻!2025年10月17日,注射用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正式获批上市,其关键Ⅲ期研究KL166-Ⅲ-06(LBA24)在2025 ESMO大会上重磅公布阳性结果,有望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中国新方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原创ADC迎来高光时刻!2025年10月17日,注射用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正式获批上市,其关键Ⅲ期研究KL166-Ⅲ-06(LBA24)在2025 ESMO大会上重磅公布阳性结果,有望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中国新方案。

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程中,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持续创新不断推动治疗格局的演进。10月18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原创ADC药物博度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botidotin,A166)的Ⅲ期头对头研究KL166-Ⅲ-06(摘要号:LBA24)公布了令人振奋的阳性结果[1]。研究显示,与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相比,博度曲妥珠单抗显著降低既往经治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取得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改善,中位PFS(mPFS)达11.1个月,且安全性可管理。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中超过半数(59.3%)入组患者为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人群,这一特征高度契合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真实临床实践,对探索TKI经治人群的后续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KL166-Ⅲ-06研究的积极结果,注射用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已于2025年10月17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抗HER2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为深入解析KL166-Ⅲ-06研究的关键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天津市肿瘤医院汪旭教授就相关内容发表观点,深入探讨其对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格局的启示与未来方向。

图1 NMPA官网获批截图

KL166-Ⅲ-06报告瞩目结果,博度曲妥珠单抗刷新HER2阳性乳腺癌经治患者获益记录

■研究设计

KL166-Ⅲ-06是一项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博度曲妥珠单抗对比T-DM1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365例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博度曲妥珠单抗或T-DM1治疗,主要终点为盲态独立中心评审(BICR)评估的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研究者评估的PFS、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基线特征总体平衡。入组患者分别接受博度曲妥珠单抗(n=182)和T-DM1(n=183)治疗。所有患者均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其中53%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治疗,约73%的患者伴有内脏转移,TKI经治患者约59%,人群特征反映了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患者现状。

图2 KL166-Ⅲ-06研究基线特征

▶疗效结果

BICR评估结果显示,博度曲妥珠单抗组的mPFS为11.1个月(vs. T-DM1组4.4个月),显著降低6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 0.39, 95%CI 0.30-0.51, p

图3 BICR评估的PFS结果

▶安全性分析

博度曲妥珠单抗总体安全性可管理,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TRAEs)为眼部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角膜疾病、干眼症和视物模糊等;而T-DM1组最常见的≥3级TRAEs包括血小板计数下降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与T-DM1相比,博度曲妥珠单抗在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肝毒性(转氨酶升高)以及间质性肺病/肺炎(ILD/p)的发生率上更低,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

▶研究结论

该研究证实,对于既往经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博度曲妥珠单抗在PFS和ORR方面均优于T-DM1,且安全性可管理,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专家点评

▌聚焦TKI经治人群:中国临床实践下的真实突破

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0%,具有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大分子单抗,TKI,ADC药物等抗HER2靶向药物的出现,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在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实际诊疗中,由于药物可及性与医保政策等因素,TKI类药物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中广泛应用,导致后续治疗线数中TKI经治患者比例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往往面临疗效受限、耐药风险高、治疗选择有限等挑战[3]。因此,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治疗选择仍是临床亟待满足的需求。

本次ESMO大会公布的KL166-Ⅲ-06研究为这部分经治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其研究设计具有高度现实性,纳入患者为既往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经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且超过半数患者接受过抗HER2 TKI治疗(如吡咯替尼、奈拉替尼等),人群组成高度贴合当下中国临床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结果显示,博度曲妥珠单抗组仍能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61%,并在PFS与ORR等关键终点上均优于T-DM1组,显示出强抗肿瘤活性与可持续的临床获益,有效克服了可能存在的TKI耐药。

这些结果的意义不仅确立了博度曲妥珠单抗的优效性,更在于其以极低的ILD/p风险,为庞大的TKI经治人群提供了高证据级别的后线治疗方案,有望成为TKI治疗失败后的理想选择,为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HER2阳性乳腺癌全程管理提供了切实依据。

▌创新机制助力疗效突破——中国原研的柏林之声

从中国实践的角度来看,博度曲妥珠单抗不仅填补了治疗路径中的关键空白,也代表了国产ADC以真实世界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方向,其研究成果彰显了中国原研药物在全球HER2靶向治疗领域中崛起的潜力与实力。

ADC药物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高效细胞毒药物(有效载荷)以特定连接子偶联,兼具靶向识别与精准杀伤的双重优势,从而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改善毒性谱。作为新一代HER2靶向ADC,博度曲妥珠单抗在连接子、载药与毒素抗体比(DAR)等关键结构环节实现了系统性优化。其采用高稳定性、低脱落率的结构设计,通过稳定的蛋白酶可裂解Val-Cit类连接子将新型毒素分子(Duo-5,微管抑制剂)定点偶联至HER2抗体。该连接子在血浆中保持高度稳定,仅在肿瘤细胞内溶酶体中经组织蛋白酶B特异性切割后释放毒素,从而实现靶向细胞内精准递送,有效降低系统性毒性与脱靶效应。与T-DM1及德曲妥珠单抗(T-DXd)所使用的载药(微管抑制剂DM1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DXd)不同,博度曲妥珠单抗的Duo-5载药属于微管蛋白抑制剂(MMAF)类似物,这一差异化机制不仅在药效与安全性之间实现了更优平衡,也在理论上降低了与不同载药ADC间的交叉耐药风险,为HER2阳性患者的后线序贯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

图4 博度曲妥珠单抗药物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层面的全方位创新奠定了博度曲妥珠单抗在KL166-Ⅲ-06研究中取得显著疗效的药物学基础。其差异化设计不仅展现了国产ADC的技术成熟与国际竞争力,也为未来HER2靶向治疗的精准分层与序贯策略提供了全新思路。

总结与展望:从循证突破到临床可及——博度曲妥珠单抗的中国新征程

KL166-Ⅲ-06研究的公布,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折点。博度曲妥珠单抗在头对头对比中显著优于T-DM1,不仅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更在TKI经治等人群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获益。

2025年10月17日,注射用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ADC药物正式步入临床应用阶段,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从研发立项到ESMO舞台的国际亮相,再到NMPA的正式获批,博度曲妥珠单抗的研发历程映射出中国创新药物体系的成熟与自信。随着注射用博度曲妥珠单抗的获批上市,期待其能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生存获益与更高质量的治疗体验。

专家简介

汪旭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

美国 Moffitt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参与多项抗癌新药的临床研究

参与《乳腺肿瘤学》及《乳腺肿瘤内科手册》的编写

参考文献:

[1]Hu XC, et al. Trastuzumab botidotin vs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in HER2-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2025 ESMO. LBA24.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7):1226-1231.

[3]Huang J,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n China. Front Oncol. 2025 May 14;15:1527990.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乐蓉两性知识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