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寒冬,科学养生保健康

B站影视 2024-12-09 13:11 1

摘要:大雪节气后,气温进一步下降,北方地区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为了在严冬中保持健康,省疾控专家提醒,适应季节变化,我们需要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调整。

大雪节气后,气温进一步下降,北方地区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为了在严冬中保持健康,省疾控专家提醒,适应季节变化,我们需要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调整。

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显著,特别是在北方,降雪量逐渐增大。

气温的降低不仅带来了寒冷的户外环境,还让室内变得更加干燥。这个时候,防寒保暖和滋润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寒冷对健康的影响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寒冷的环境容易消耗身体的能量,降低免疫力,使人更加容易感到手脚冰凉、疲劳

加之空气湿度降低,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呼吸道不适和皮肤干燥,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饮食、作息和生活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健康适应小建议

1. 护好头部、颈部和四肢,防寒保暖

天气一冷,头部、颈部和四肢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出门一定要注意穿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装备,尤其是早晚气温低时要做好防护。

防寒保暖可以减少因气温骤降引起的血压波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增加室内湿度,缓解干燥

空气湿度降低,室内变得干燥,这可能会引起皮肤干裂、嗓子干痒,甚至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适当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润度,或者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水,都能帮助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

此外,多喝温水和润肺的饮品,如梨汤、银耳汤等,也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

3. 饮食调养,以温补为主

气候寒冷会消耗体内的热量,容易让人感到手脚冰凉、体力不足。这个时候,饮食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鸡肉、南瓜等,帮助身体增加热量。同时,可以加入姜、红枣、桂圆等食材,这些食材有助于驱寒暖身,帮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4. 注意心脑血管健康,避免剧烈活动

立冬过后气温逐渐走低,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建议尽量减少剧烈的户外活动,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轻缓的室内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5. 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

昼短夜长的冬季适合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早睡有助于保护阳气,养精蓄锐,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同时避免熬夜,让身体在温暖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修复和休息。

6. 调整心态,积极防治“冬季抑郁”

冬季日照时间缩短,加上气温降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俗称“冬季抑郁”。

如果觉得情绪低落,可以适当晒晒太阳,多接触自然光,或进行轻松愉快的室内运动。

若感到压力大,可以试着多做深呼吸、听舒缓音乐,调节情绪,避免因气候变化影响到心情和健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