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激烈竞争存活下来的中国AI公司会以更强大的力量走向世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11:46 1

摘要:身穿T恤、戴着方框眼镜的张鹏,看起来更像一位学术天才,而非商业高管。但这位智谱AI(中国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传奇色彩的初创公司之一)的首席执行官,比大多数人更能理解国内市场的两极分化。

作者,凯瑟琳·索贝克,

凯瑟琳·索贝克是彭博社观点专栏作家,负责报道亚洲科技新闻。此前,她曾在 CNN 和 ABC 新闻担任科技记者。

激烈的竞争让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陷入了一场“笼中较量”。中国最有前途的初创企业能否存活下来,最终走向辉煌?

身穿T恤、戴着方框眼镜的张鹏,看起来更像一位学术天才,而非商业高管。但这位智谱AI(中国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传奇色彩的初创公司之一)的首席执行官,比大多数人更能理解国内市场的两极分化。

这可不是胆小鬼、脑袋或钱包不够用的人可以闯荡的舞台。自三年前ChatGPT发布,以及其竞争对手DeepSeek随后的亮相引发的行业冲击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已发展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即使美国试图通过限制先进芯片出口来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企业仍稳步前进。官方媒体宣称,他们已经推出了1500多个人工智能模型,在能够理解语言或生成图像的计算机系统中,其份额位居全球最高。大量的开源软件发布压低了价格,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张教授通过翻译告诉我,让大型语言模型价格实惠、用户能够轻松下载并优化非常重要,这既能促进技术进步,也能防止少数“守门人”垄断这项技术。不过,他也承认:“开源本身,尽管有其优点,但不足以维持一家公司的生存。”

飞速创新与摇摇欲坠的商业模式之间的这种矛盾,如今正塑造着争夺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的未来。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以节俭著称的中国消费者却鲜少愿意为此买单。如此多的公司免费提供开源模型和免费产品,它们又如何盈利呢?中国成为人工智能世界领导者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人正在接受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

张锋不是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或萨姆·奥特曼。与这个圈子里的许多超级明星不同,他更愿意谈论专家技术组合、模型参数以及团队的工程成就,而不是地缘政治或笼中之战。不过,当他试图解释自己所在行业的特质时,还是有点恼火:中国企业领导人常常必须与那些认为一切都归功于政府补贴的外来者打交道。但现实情况却更加微妙:困扰中国人工智能的货币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该技术在激烈竞争中如何商品化。

他告诉我,降价和大幅折扣在国外可能看起来“不正常”,但在中国,这只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最终,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把价格恢复到更合理的水平。”

这种“扩大规模直至成功”的战略,最终必然会导致痛苦的洗牌,即便现在看来整合还很遥远。这也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一个难题,因为中国政府正指望人工智能来提升各行各业的增长、刺激国内消费、推动科学发现,并支持其取代美国占据地缘政治主导地位的雄心。今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人工智能+”计划的蓝图,一位分析师表示,该计划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几乎所有领域” 。

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一直在警告人工智能领域不要出现过度竞争,并承诺政府将“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跟风’”。

但就目前而言,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激烈竞争已经产生了比产业政策更强大的动力。更糟糕的是,美国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努力实际上迫使国内产业变得更加创新,更加注重成本。

外部压力与传统资本主义相结合,催生出了一个适者生存的搏击俱乐部,该俱乐部正在培养一群拥有无限全球野心的龙虎之师。

在中国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故事。每当一种新潮流出现——电动汽车、外卖、太阳能电池板——就会有众多竞争对手蜂拥而至,准备趁机抢占市场份额,互相压价,甚至不惜牺牲利润。

中国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专属的网络俚语来形容这种“老鼠赛跑” :内卷。它可以翻译为“向内滚动”,但它真正描述的是一种无休止地付出更多努力、工作更长时间,却收获越来越少的现象。这个词迅速从Z世代的流行语演变成习近平的一项重要政策难题。当“内卷”现象蔓延开来时,它可能会引发过度劳累和倦怠的恶性循环,同时增加每个人的成本。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现有参与者已经度过了所谓的“百家争鸣”,或者说,自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进入了一个混战时代。去年,百度首席执行官抨击人工智能模型的泛滥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年1月DeepSeek颠覆市场的推理模型的震撼,为这场更广泛的狂热画上了句号。但它也证明,任何一支即使只有几百名工程师的团队,都能与硅谷一较高低,这凸显了进入门槛的低廉。

宇树机器人的G1机器人在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拳击表演赛中相互较量。摄影师:VCG/视觉中国集团/Getty Images

分析人士将智谱(最近在海外更名为Z.ai)视为所谓的“人工智能小龙”或“小虎”之一,指的是在动荡时期脱颖而出的六家资金雄厚、竞争力十足的初创公司。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诞生于清华大学(类似于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摇篮。张勇告诉我,自2019年成立以来,智浦的使命始终未变: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即创建具有类似人类认知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截至 10 月,美国公司仍然位居 OpenCompass 的法学硕士排行榜榜首。OpenCompass 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平台,根据推理、知识、数学和编码技能等任务对模型进行排名。但只有四家公司(OpenAI、xAI、Alphabet Inc. 旗下的谷歌和 Anthropic)进入前 20 名;中国有 10 家公司进入前 20 名,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等巨头,以及 DeepSeek、智浦、Moonshot、MiniMax 和科大讯飞等初创公司。

美国公司数量最多,但中国公司的数量是美国公司的两倍多。

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的人工智能财富得到了充分展示。数百家公司在黄浦江畔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突破,争相以炫目的展示吸引眼球。一天下午,当我试图离开会场时,前面已经排了50多人在排队等滴滴出行。这种有序的混乱局面,在人口没有14亿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外面飞驰而过的摩托车经常差点撞到人,但实际上从未真正撞到过。

官方媒体利用此次峰会大肆宣扬中国目前拥有超过5000家人工智能公司。而这些公司中,10年后可能只剩下寥寥无几了。

中国人工智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对开源模式1 的拥抱,这种模式使公司产品的技术基础可供任何人免费使用或修改。与此同时,硅谷则绝大多数倾向于闭源方式,即一种专有系统,允许 OpenAI 等公司通过订阅模式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服务向企业销售产品。但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一直拒绝为软件服务付费,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即使订阅模式已经扎根,中国的定价也往往低得多:其与 Netflix Inc. 相当的服务起价还不到美国同类入门级月费的一半。)而针对企业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一年多来一直在大幅削减 API价格。这已经成为一场竞相压价的竞争。

互联网被防火墙严密管控,却全力支持开源的透明模式,这或许有些奇怪。但北京方面鼓励开源人工智能,以此加快发展进程,推动其普及。这为中国提供了共同缩小与美国科技巨头差距的最佳机会。而且,与专有技术不同,开源代码被视为不受出口管制。华盛顿或许能够扼杀芯片和硬件,但编程是数学——更难扼杀。

开源技术能够更快地传播创意,并缩短反馈循环,从而推动进步。企业可以快速迭代,并借鉴彼此的突破成果。美国科技巨头会斥资数百万美元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明星人才,知识也会通过其他方式传播。但美国公司通常会严守秘密,以保持商业优势。

“开源是挑战者的工具,” 《技术与大国崛起》一书的作者杰弗里·丁告诉我。换句话说,当你在追赶时,开源与其说是利他主义,不如说是必需品。他认为,在传播新兴技术方面,美国仍然拥有关键优势。

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开源也符合推广该技术的目标。尽管许多美国公司将人工智能视为一场曼哈顿计划式的竞赛,力争率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但中国政府对这项技术的看法更像是电力。中国政府的“AI+”计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惠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即使牺牲私营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种做法也使北京能够将其产品定位为美国人工智能霸权的廉价替代品。美国公司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仍然领先,但历史表明,足够好但更便宜的产品往往最终会成为全球标准。“智能手机让世界联网,并非因为其功能最强大、最时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并进入了村民和街头小贩的手中,”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科技分析师徐诗琳在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分析师汉娜·多曼 (Hanna Dohmen) 表示,软实力也带来了额外的好处。“中国正在把他们的开源努力描绘成‘全民人工智能’——让每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她告诉我。她说,无论你是否相信这种说法,它都向全球南方国家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与此同时,世界越多地采用其更廉价的产品,中国在塑造全球人工智能标准方面就能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中国成熟的开源生态系统很可能促使白宫在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表示支持开放模型,并促使OpenAI在8月份匆忙推出两个免费模型。“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世界将主要建立在中国的开源模型之上,”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告诉记者。Dohmen表示,目前尚不清楚OpenAI的让步是否足以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对于像智普这样的中国公司来说,全球扩张或许能助推北京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的雄心,而这在海外常常被混为一谈。但这也具有良好的商业意义。

国内人工智能服务供过于求,千篇一律,这使得在国内市场实现盈利愈发艰难,尤其是在通货紧缩压力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开拓海外市场是一条摆脱“内卷化”的途径。

许多美国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智普,但它的全球雄心并非完全被忽视。OpenAI 的政府事务团队罕见地发出警告,称这家初创公司在赢得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政府合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张锋表示,他们欢迎来自技术领军者的认可。

但此举可能也引发了美国官方的审查。今年1月,智谱被列入贸易限制黑名单。张军表示,该公司对此感到“震惊”,并坚称公司自主运营并遵守所有法律。他认为,此次列入名单不会对其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长期关注中国人工智能的丁磊表示,他认为华盛顿选择智普并非“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当时可能是‘哦,看看这家公司,有一条关于他们的新闻报道,我们就把他们列入名单吧。’”

美国用道德术语来粉饰其对中国人工智能日益扩张的担忧——强调“民主人工智能”才能胜出。但如果这意味着维持全球顶级富豪掌控的几家巨头公司的霸权,这种说法就显得愈发空洞。而此时此刻,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已经大幅削减对外援助项目,并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挑起一场反复无常的贸易战,从而浪费了大量国际善意。

当然,全球扩张并不能保证商业成功。从意大利到中国台湾地区,多个司法管辖区已经对DeepSeek进行了打击,而字节跳动旗下在美国大获成功的TikTok应用的命运在过去几年里也陷入了地缘政治的拉锯战。代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anus AI已将总部迁至新加坡,并试图切断与大陆的联系,以进军海外市场。

据报道,智谱目前正在筹备首次公开募股 ( IPO )。(张勇拒绝透露营收,但《信息报》报道称,该公司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4200万美元增长四倍。)中国政府应该明智地扫清审批流程的障碍,让市场而非法律来选择其国内领军企业。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想挑战硅谷,并看到其另类的人工智能愿景落地生根,就必须允许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以区分真正的老虎和纸上谈兵的老虎。

目前,张教授并不担心内部竞争带来的阵痛。他希望智浦能够凭借其学术根基和“偏向科学探索”的理念,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当我问他如何想象人工智能的未来时,他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宇宙时间线。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种孤独,”他说。人类渴望另一个拥有同等智慧的物种。在他看来,通用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利润引擎,更是我们文明征程中的伙伴。

当你的最终目标是制造出能够与人类真正平等的机器时,今天对市场规模的争夺只是入场费而已。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