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赵罗希:执数字之舟,载文化远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00:09 1

摘要: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高金大讲堂于TXC101成功举办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战略传播中心研究员赵罗希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数字时代的中国文化出海”为题,结合腾讯等数字科技企业的出海实践,多维度剖析了在数字时代如何提升中国文化

赵罗希:

数字时代的中国文化出海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高金大讲堂于TXC101成功举办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战略传播中心研究员赵罗希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数字时代的中国文化出海”为题,结合腾讯等数字科技企业的出海实践,多维度剖析了在数字时代如何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

赵罗希指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中,中国文化出海的形式正发生深刻变革。过去代表中国文化的“老三样”是包饺子、写书法、打太极等,如今网文、剧集、游戏等“新三样”则成为新的文化互动方式。这些新型文化载体以前所未有的传播效率与覆盖规模走向全球,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引擎。

他以现象级作品《黑神话:悟空》为例,指出全球市场对中国数字内容的需求正显著攀升,文化出海已成为推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文学、视频等载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鉴。

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播带来了结构性变革。赵罗希举例提到,游戏引擎的研发,已超越游戏开发的用途,外溢拓展到影视拍摄甚至工业生产等丰富场景,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要实验场。而以微信翻译为代表的一系列AI翻译能力,在视频、直播、文学等领域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语言高墙,显著降低了文化内容的国际传播成本。

此外,数字技术也重构了用户角色——从被动单一的“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的“内容共创者”。他将这一趋势概括为“互动逻辑与共创模式加速发展”,而这种转变既改变了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模式,又增强了用户对文化内容的情感黏着。

在分析文化走向全球的路径时,赵罗希以《庆余年》《漫长的季节》等影视作品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数字文化内容在海外渠道落地的方式。他指出,“内容特色”、“价格优势”与“支付优化”是WeTV、爱奇艺等中国影视类平台及其作品在海外获得青睐的重要依托。而在数字生活方式日益生态化的今天,IP链条化发展与“内容+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持续推动中国文化以更系统化的形态走向全球。“当文化能以多元技术手段呈现时,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将是传统方式难以比拟的。”他强调,技术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也是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进一步指出,受文化出海推动,全球语境中下的“中国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型:技术上,中国企业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华为、腾讯等民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数字技术应用模式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文化上,中国正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互动,实现民众跨国界、跨文化的“共情共振”,越来越多国际年轻人开始认同“酷中国”;发展上,以DeepSeek、腾讯混元等为代表的中国AI技术,因开源模式、算力需求较低等特色优势,正为全球尤其南方国家提供了可选的多元发展路径。

尽管成果显著,赵罗希也坦言“讲好中国故事仍面临挑战”。他提出“4A”概念——Acknowledge(认识)、Accept(接受)、Appreciate(欣赏)、Admire(钦佩),指出中国文化出海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被世界“看见”,更要赢得认同、赞赏乃至敬佩,这是一条仍需持续探索的长期之路。

互动环节中,赵罗希详细回答了同学们对于泡泡玛特在海外受到热捧、腾讯在东南亚地区推动文化传播的经验和思考等问题,同学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想法。

(现场观众)

(现场观众)

2025级 经管学院 何羽畅

本次讲座刷新了我对“文化出海”的认知。其核心已从单向的文化宣传,转变为以游戏、网文等数字产品为载体的全球文化交流。我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出海首先源于对市场规律和用户需求的尊重,文化影响力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结果。这为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参与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务实的视角。

2025级 理工学院 李筱希

今天讲座让我对“文化出海”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地将京剧、熊猫等符号送到国外,而是通过游戏、网文、短视频这些我们熟悉的数字载体,让世界主动来“追随”中国的故事。这让我深感振奋——我们这代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消费者,更可以成为它走向世界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2025级 理工学院 何盛杰

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我国逐渐建立文化影响力的多种途径,例如通过游戏角色传递东方哲学,借助网文叙事引发跨文化共鸣。我也更加理解了当代文化出海的本质,以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用世界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述融汇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故事。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