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太清淡?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一起来看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8 03:0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2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少盐有益健康”,这句话我们听了几十年。

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医生总是提醒我们要控制盐摄入量,最好每天不超过5克。可最近一项覆盖181个国家的大型研究却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吃太清淡,真的健康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钠摄入量最低的国家,反而死亡率更高。一时间,“吃咸点可能更长寿”的说法引发热议。

2023年,《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项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牵头的研究。

研究团队分析了覆盖全球181个国家的人群钠摄入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发现:

钠摄入量过低的地区(低于每天3克)死亡率反而更高;而摄入量在3~5克之间的国家,心血管死亡率最低。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该再追求“低盐饮食”了?甚至,吃咸一点更健康?

别急着下结论。研究确实提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但理解研究背景和限制条件更关键

钠是生命必需的矿物质,人体细胞功能、神经传导、血压调控都离不开钠

但问题就在于,钠摄入“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有害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出,中国居民日均钠摄入量普遍超过9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健康摄入标准是不超过5克食盐/天(大约2克钠)。

长期高盐饮食会:

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损伤肾功能,加重慢性肾病;

促进胃癌风险,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存时。

所以,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并不是“钠摄入不足”,而是“摄入过量”

那为何研究中钠吃少了反而死亡率高?很可能涉及两个因素:

其一是营养不良:一些钠摄入量低的国家,可能人均营养摄入不足,死亡率自然偏高。

其二是基础疾病影响:部分人群因慢病限制钠摄入,摄入低可能是“结果”,而非“原因”。

这正是科研和现实的差别。不能把一项研究的统计现象直接解读成“因果关系”。

很多人盲目追求“清淡饮食”,结果变成了什么都不放、什么都不吃。

忽视营养平衡的“伪清淡”,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

蛋白质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

长期低盐低油低碳水,易导致能量摄入不足、情绪低落;

“素食主义”变“速食主义”,靠代餐、沙拉生存,更容易营养失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指出,清淡不是无味,也不是毫无油盐,而是不过量、不过度

真正的健康饮食,是在“适量”的基础上,追求多样化和均衡性。

说到底,我们每天到底吃进去多少盐才合适?

国家卫健委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也就是一个标准瓶盖平平的一层。

但问题在于,我们摄入的盐并不全是炒菜时加进去的。各种调味品和加工食品里,藏着大量“隐形盐”

比如:一小勺酱油,含盐就超过1克;一袋泡面调料包,钠含量轻松突破4克;火腿肠、榨菜、咸菜这类加工食品,每100克都含有5克以上的盐分。

很多人以为少放盐就等于低盐饮食,实际上“隐形盐”才是大头

所以,建议大家:

少吃腌制品、加工零食;

做菜时晚一点下盐,味道更容易控制;

用香料、醋、柠檬汁等代替部分盐来提味;

点外卖尽量选择“少盐少油”选项,避免重口味。

2021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中国营养学会主导的研究。

数据表明:

每增加1克食盐摄入,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2%。

换句话说,长期高盐饮食确实与寿命缩短有关

这是因为钠摄入过多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肾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慢性肾病;

胃黏膜受损,增加胃癌风险,特别是与幽门螺杆菌合并存在时。

所以,不管哪项国际研究怎么说,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出发,控盐依旧是最重要的健康习惯之一

研究可以启发我们重新理解问题,但不能颠覆医学共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仍然明确建议:减少盐摄入,是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吃得太清淡可能导致营养不足,但吃得太咸一定会增加疾病风险。

关键不是“吃得清淡还是吃得咸”,而是吃得科学、吃得平衡

你可以口味重一点,但要减少加工食品;你可以偶尔吃点咸菜,但别顿顿下饭靠它。

写在最后

“吃咸点更长寿”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中国人。

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营养不良的非洲山区,也不是完全不吃盐的实验动物。我们的问题,是吃咸太容易、吃咸太习惯。

真正的饮食健康,从来不是“极端控制”,而是理解身体需要什么、吃进去多少、吃进去的是什么

别轻信标题党,别被“研究说”牵着鼻子走。科学的饮食,永远是适量适度、均衡多样。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营养学会.《盐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研究》2021

欧洲心脏杂志。“181个国家的钠摄入量和心血管死亡率。”2023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营养科公开科普资料

来源:护师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