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位 74 岁的香港老人,用两百多天的长途跋涉,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他的故事不仅在香港引起了关注,更是获得了人民日报的点赞,他就是郑镇炎。
有这样一位 74 岁的香港老人,用两百多天的长途跋涉,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他的故事不仅在香港引起了关注,更是获得了人民日报的点赞,他就是郑镇炎。
郑镇炎老人的长征之路,源于中学时代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埋下的种子。那时候,书中红军长征的故事就像一颗火种,在他心中点燃了对那段历史的崇敬与向往。退休后,他终于有了时间,怀揣着多年的渴望,毅然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
去年 10 月,老人背着装满换洗衣物、日记本和小红旗的背包,从江西于都出发。他就像一个执着的追梦者,每天清晨准时启程,平均日行 20 多公里,独自跨越赣粤湘桂及云贵川甘8省区。一路上,他遭遇了数不清的困难。
刚上长征步道就遇上下雨,石板路滑得能反光,他只能攥着路边的树枝慢慢挪,裤腿溅满泥点;在广西山区的暴雨夜,帐篷被掀翻,他被路过的牧羊人用牦牛驮到山顶的牧屋;如今他已走了二百四十六天,右腿套着护膝,每走一步,脚底下都像踩着钉子,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然而,一路上也有许多温暖的瞬间。在宁夏固原,年轻人马健夫妇听说他的故事,特意提前等候,陪他走访单家集革命旧址,还热情地邀请他吃手抓羊肉。
在贵州弄染村,弄染结盟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陈经理得知他的心愿后,带着他参观展览馆,到陆瑞光烈士墓前祭拜,看烈士故居,还一起吃饭,两人成了朋友。
老人每到一个革命旧址,就拿出相机拍下细节,晚上在住宿的地方整理见闻。
他每天都会写日记,还会分享给朋友们。他说,沿途走下来,看到各地的发展,他被深深震撼,心中充满自豪。
他看到的贵州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没想到弄染这样的小山村也有班车可以通,打车也很方便,贵州的路和桥都建得很好。
如今,老人已经走了 6000 公里,里程表显示五千九百五十七公里,离长征终点陕西吴起县还剩一百五十公里。
他背包里装着一本边角发黄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他的精神指引。他出发时带了三双登山鞋,现在只剩一双还能走,但他的信念却依然坚定。
郑镇炎老人的这趟长征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徒步,更是一场跨越 90 年的致敬与传承。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容易迷失方向,而老人用双脚一步步踩出那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对信仰的追寻。
他也让香港同胞知道,今日山河无恙,是先烈们用热血铺就的。他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让我们向这位可敬的老人致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长征精神。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