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乌战争打到了第四个年头,虽然乌克兰在正面战场上有那么一点小小滴……不顺利(毕竟战报能骗人,战线不能),但乌克兰在远程打击武器的设计制造方面堪称亮点频出。就这样说,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乌克兰一天都没有中断过向俄罗斯本土纵深地区发射远程武器的努力,而且是越
俄乌战争打到了第四个年头,虽然乌克兰在正面战场上有那么一点小小滴……不顺利(毕竟战报能骗人,战线不能),但乌克兰在远程打击武器的设计制造方面堪称亮点频出。就这样说,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乌克兰一天都没有中断过向俄罗斯本土纵深地区发射远程武器的努力,而且是越打越远,如今连北方的圣彼得堡乃至加里宁格勒都不能保证不受乌克兰远程攻击无人机和远程导弹的威胁。
乌克兰的武器制造人员也“发扬前辈的智慧”,在每天都遭遇打击的条件下不停地推出新型远程打击武器,其中一些型号的设计水平堪称“具有天才般的创意”,刷新了一些原本看似“高大上”的战略级兵器的技术下限,例如本厂长今天想向大家介绍的FP-5“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
厂房中的FP-5“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度从驻乌苏军(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基辅军区、敖德萨军区和外喀尔巴阡军区以及驻东欧苏军的绝大部分地面装备)手中继承了相当数量的KH-55空射远程巡航导弹,在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这些导弹都处于具有发射能力的良好状态下。但当时乌克兰并不非常需要这些原本是超级大国才配拥有的战略兵器,于是其中的一些样品被中国和伊朗购得, 成为中国“长剑”-10巡航导弹和伊朗“法塔赫”巡航导弹的技术源头。
KH-55空射远程巡航导弹
“长剑”-10巡航导弹
“法塔赫”巡航导弹
但是乌克兰在新世纪重新设计的“风筝”巡航导弹计划却遭遇了挫折,以至于在俄乌战争爆发时,乌克兰手里还真就没有能打到俄罗斯本土纵深的导弹武器。
“风筝”巡航导弹模型
不过,既然有过去的技术底子,加上乌克兰本身就是继承前苏联军工遗产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因此只要肯下工夫,办法还是可以有的。
实际上,“火烈鸟”并非乌克兰国营军工康采恩(集团公司)的项目,而是一家被动员起来的私营企业——乌克兰“火点”(Fire Ponit)公司的作品,该公司之前一直在为乌克兰空军提供自杀攻击无人机,该公司之前的作品(从FP-1到FP-4)都是自杀攻击无人机,而“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的气动外形,也正是参考了一种前苏联“遗产”——图-143无人机。
图-143无人机
图-143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制的低空照相侦察无人机,后期则主要作为靶机使用,目前已经全部退役。也许是误打误撞,图-143的气动外形与一些早期远程巡航导弹例如美国的“蛇鲨”、“纳瓦霍”等等非常神似,因此只要略作改动,就可以作为乌克兰远程巡航导弹的气动设计。
“蛇鲨”远程巡航导弹
“纳瓦霍”远程巡航导弹
“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已知的尺寸和重量参数只有翼展6米,发射重量6吨,仅此也可知那是一枚尺寸和重量都颇为可观的大型巡航导弹。大体积和重量自然也会带来射程远和弹头重量大的好处,毕竟个头越大,能装的燃料就越多,弹头也越大。
“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的发动机直接采用了乌克兰空军退役的L-39教练机使用的AL-25涡轮风扇发动机,在苏联解体前,乌克兰“进步”航空工业联合体是具备自行制造该型发动机的能力的。不过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这家位于扎波罗热的工厂连续遭遇轰炸,生产已经难以为继。
L-39教练机
但乌克兰应该还可以从一些原苏东集团的北约国家获得一些二手的AL-25发动机,此外“火烈鸟”的发动机舱完全外置,所以换一台类似推力和尺寸的发动机毫无难度。例如从退役的F-5系列战斗机上拆J85涡喷发动机或者采用美国制造的FJ44涡扇发动机皆可实现“平替”。
F-5战斗机
由于采用了对于巡航导弹来说推力很大的发动机(都能推一架喷气式教练机了),“火烈鸟”导弹的战斗部达到一吨,其实就是一枚FAB1000航空炸弹,威力颇为可观,如果乌克兰鼓捣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大可以往“火烈鸟”的“脑袋”里塞。
“火烈鸟”导弹的战斗部就是一枚FAB1000航空炸弹
“火烈鸟”巡航导弹后部视角
而拜大尺寸所赐,“火烈鸟”的射程高达3000公里,超过了美国的“战斧”和欧洲各国现役的巡航导弹。乌克兰方面宣称“火烈鸟”巡航导弹最大速度为0.7马赫,可以在距离地面50米上空飞行,如果这个参数可信的话,“火烈鸟”的突防水平在当今世界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中虽然不算出色,但也属于是中规中矩。
根据乌克兰方面发布的照片显示,“火烈鸟”巡航导弹的发射装置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用角钢焊接的简易滑轨,制造起来很方便,只是发射之前需要先给导弹加注燃料,发射时再在腹部安装额外的助推火箭(到空中后抛掉),导致发射准备时间有“亿点点”长。
带发射装置的“火烈鸟”巡航导弹模型
正在加注燃料的“火烈鸟”巡航导弹
发射后的“火烈鸟”巡航导弹,注意其腹部的助推火箭
自量产服役以来,“火烈鸟”巡航导弹已经多次被乌军用于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不过由于目标大且速度不快,导致绝大多数“火烈鸟”巡航导弹在到达目标之前就被俄军击落,因此“火烈鸟”对于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的战果乏善可陈。
上两图:被俄军拦截并击落的“火烈鸟”巡航导弹残骸
但话说回来,有这样一种远程大威力巡航导弹的存在,俄军就必须分出一部分战斗机和防空导弹用于其后方的国土防空,因此“火烈鸟”至少牵制了一部分俄军的空中打击力量和前沿防空力量。平心而论,俄军对“火烈鸟”巡航导弹其实还是颇为忌惮的,所以俄罗斯空天军多次动用宝贵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对疑似生产“火烈鸟”的乌克兰工厂实施了多次空袭。
挂在米格31机腹下的“匕首”导弹
另一方面,“火烈鸟”也使得乌克兰增加了向美欧讨要中远程导弹武器的话语权,欧美大可以说“反正乌克兰已经有同类产品了,我们再向其提供中远程巡航导弹不算改变战场局面……”
甚至欧公子自己也会发怵,毕竟万一乌克兰有别的心思,“火烈鸟”又不是只能往俄罗斯那边飞,欧公子的防空能力比俄罗斯如何,它们应该自己心里清楚。
“你们要是不给我打钱,我就用‘火烈鸟’来催你们打钱!”
更重要的是,“火烈鸟”刷新了远射程,大威力战略导弹的技术下限,它明明白白地告诉全世界,只要设计得当,哪怕很简易的子系统也能组合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导弹武器(此处再次体现出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学”的伟大意义)。
这肯定会给一些野心勃勃的国家和地区以某种“启示”,从而带来战略巡航导弹技术的进一步扩散,这种趋势无疑是值得警惕的。
其实我们不妨把话说得明白一点,某岛现有的“雄风”-2E巡航导弹射程也就1000公里多一点,勉强能够到长三角,制造的麻烦还是有限的。但如果它们参照“火烈鸟”的气动设计,发动机采用退役的F-5系列战斗机的J85系列发动机(拆掉加力后燃器),用2000磅级航空炸弹尤其是“青云”燃料空气航弹或者“万剑”集束炸弹作为战斗部,改装一些集装箱卡车作为伪装发射车。
按照上述思路设计制造的宝岛版“火烈鸟”可能的打击范围可以覆盖到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的成都和重庆(比如它们心心念念的三峡大坝)乃至京津唐地区,其危险就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了。
但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担心。相比乌克兰,某岛就算获得“火烈鸟”这玩意,实际威胁还是非常有限的。首先“火烈鸟”的吊装发射过程过于繁琐,乌克兰有战略纵深,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是某岛并没有这条件,发射架和导弹弹很容易在发射准备过程中被我们发现并即消灭。另一方面,从某岛打过来是在海面上空飞行,我军拦截起来也比俄军容易得多,毕竟我们不需要让所有海军舰艇都用于解放战争最终章——
来源:顾氏造船厂厂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