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3年ChatGPT3.5公布后,AI芯片就一直处于缺货状态。老美为了限制我国AI发展,针对英伟达芯片出口做了很多限制,那么这里面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英伟达,而不是中国。
从2023年ChatGPT3.5公布后,AI芯片就一直处于缺货状态。老美为了限制我国AI发展,针对英伟达芯片出口做了很多限制,那么这里面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英伟达,而不是中国。
10月16日,黄仁勋与红杉资本合伙人康斯坦丁·布勒的对谈视频,主题为“Citadel Securities 2025 年全球市场未来展望:人工智能与下一个增长前沿”。
在对话中,黄仁勋提到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100%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到了0%,美国实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图源
意味着英伟达后面净利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是利于中国国内针对芯片板块建立新的生态,这反而从后面我国芯片领域发展,带来了底层生态用户的改变。
不仅仅是英伟达一家在中国业务受限,美光近期也计划停止像中国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芯片。此前美光在2023年遭遇中国对其产品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禁令,导致其在中国业务一直未见起色。而且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服务器存储器市场,那禁令也意味着美光将错过后续AI发展带来的存储芯片大行情。
要知道,2018年美光在中国市场创下173.57亿美元营收,占全球收入的58%。2023年禁令之后,根据行业推测,美光在中国区收入占比跌至5%以下。
从另一角度来看,英伟达、美光等退出意味着国内算力芯片、存储大厂的机会来了。随着中国云计算、AI训练和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服务器端对算力芯片、存储芯片这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
从2022年10月美国开始限制高端AI芯片对华出口,到后来英伟达被迫推出A800、H800、H20等"特供版"芯片。
然而,美国今年4月再度加码管制措施,导致主力合规芯片H20被迫停售,给英伟达带来约45亿美元库存损失及80亿美元潜在收入损失。
尽管H20芯片于8月在附加苛刻条件下获得对华出口许可,包括向美国政府上缴15%销售额分成,但该芯片后续因安全合规问题遭到中国网络安全审查部门调查,中国客户也被建议避免采购这款性能受限的“降规版”产品。
首先我们先看下英伟达公布的财报数据,对于整个AI叙事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英伟达二季度营收达到44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高于市场预期的433亿美元;净利润则达到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毫无疑问,是AI芯片所在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高达391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据整体营收的88%。这次毛利率也比市场预期好。财报显示为61%,高于市场预期的58.6%。
不过,这份财报也揭示了另一面,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在本季度,叫停了对华出口的H20芯片,英伟达原本本季度还可以多拿下25亿美元的销售额,并避免45亿美元的库存减值损失。换句话说,仅这一个出口禁令,就让英伟达少赚了70亿,毛利率也从应有的71.3%被拉低至61%。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我想说,受益的不只是几家公司,而是一整个产业生态。
我们可以看到,国产AI芯片厂商集体登陆资本市场,国内算力生态正在加速完善。2025年6月3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等高性能GPU企业的IPO申请,标志着国产算力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群体崛起。
同时,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革新推动算力成本持续下降,大幅刺激推理侧AI芯片需求。寒武纪作为与华为昇腾并列的国产双雄,已率先实现商业化放量,单季度收入接近2024年全年规模。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标杆项目中,昇腾算力上线即饱和(总算力200P),而寒武纪在互联网客户中的渗透率同步跃升,共同验证国产替代趋势已不可逆转。
黄仁勋曾说“英伟达是唯一能从头造完AI基础设施的公司”。但现在连 OpenAI都一边自研芯片、一边勾搭AMD、谷歌TPU、微软Cobalt、Oracle云,搞成“多配偶制”了,英伟达不再是唯一,而是成了其中一个选择而已。
更深层次分析,黄仁勋之所以怕失去中国市场,不只是芯片卖不动,更怕"全球50%的AI开发者"跑到另一个生态里去,怕自家的CUDA生态被中国芯片新生态顶掉。这就像当年苹果iOS系统打破了Windows垄断一样,一旦生态转移,再想回来就难了。
所以美国政府以为通过制裁能赢得AI竞赛,结果却亲手把中国推向全面自主可控的情况,后面如果国内在芯片板块形成工业化,那么支撑美股行情的科技板块高盈利现状将会被打破,那时候估值和净利润增速就会引来不一样的变化。
来源:表舅是养基大户